第41部分(2 / 4)

小說:紅樓之林海 作者:低訴

第二日,景德帝也召見了秦王,依舊是除了蘭臺寺大夫,並無其他朝臣在場。結束秋狩回京的路上,平王首先被留在御前,且蘭臺寺大夫林海顯然是早就在陛下/身邊之事,朝中各家自然議論紛紛。

自從平王回京,再不復閒王模樣,而其師林海先是在江南時就被景德帝召見,結束丁憂回京官復原職不久,竟被升為歷來是皇帝心腹才能得任的蘭臺寺大夫。反觀秦王那裡,這兩年來差事越做越少,而太子那裡更不用說,本就是個十分尷尬的地位,朝中早有些暗流湧動。既有向太子和秦王表忠心的,太子和秦王自然安撫笑納,也有想對平王拋媚眼的,卻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平王一概不予理會,更有些官員想明白了,不再依附哪一個,只求老實做事。

可再怎麼猜測,心裡活動最多的,自然還得算是秦王司徒迪。

司徒迪小時候就在劉貴妃的指點下,很會討景德帝的歡心,待到行了冠禮、出宮開府後,因著景德帝不願讓太子一派獨大,他更是聲勢日顯,如此便很有些飄飄然。雖然汪次生重病之時,曾跟他細細分解過皇帝陛下的心思,讓他萬萬不能被眼前的威風迷了眼,皇太子畢竟是元后嫡子,又佔著長子名分,輕易不能動搖,加上景德帝春秋鼎盛,放任秦王不過是為了敲打太子,便是真的對太子不滿,為了朝局穩重,也不會輕易換人,讓司徒迪一定要行事謹慎,萬事以尊奉景德帝之意為上。司徒迪嘴上諾諾,心裡卻不以為然。

可汪次生臨死前心神激盪之下,並沒有遵照約定為司徒迪說好話,竟然讓司徒迪失去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而此後司徒迪身邊雖然依附的官員不少,但再沒有一個重量級人物,能和汪次生與景德帝的親密關係相提並論。

本來司徒迪並不在意,因為太子那裡,雖然也是官員不少,可還不如自己身邊的臣子多,至於平王那裡更不必說,只一個知制誥林海算是他的人。可是任命林海為蘭臺寺大夫的詔書一下,劉貴妃對司徒迪說的密語讓司徒迪終於從半空中落到了地面上。這些年來,徒景之和林海之事,再怎麼隱蔽,雖然外朝不知,可後宮裡的女人最為敏感,終究有些蛛絲馬跡讓兩位貴妃察覺。吳貴妃若無其事,連太子也不告訴,可劉貴妃不能不去想自己的親生兒子,她的話,一開始的確讓司徒迪悚然。可司徒迪長於深宮,耳濡目染之下,實在不能理解父皇心裡真的有人,那個人又真的是林海麼?若是從那年南巡算起,都這麼多年了,朝中實在沒有什麼風聲,何況,倘若林海和父皇真是那種關係,父皇為何不將人拘在身邊寵幸,就像忠順親王和太子那樣?

司徒迪想了又想,翻出從小和司徒逸爭這個爭那個的過往,最後只覺得是司徒逸在南邊呆了幾年,可能向父皇進獻了些好處,又顯了些能耐,才讓父皇對他有所改觀,加上如今太子勢力比不上自己的,父皇為了平衡才提拔司徒逸的人吧?

卻是司徒迪因為從小與司徒逸競爭,到底瞭解三哥不是那麼真的沒用,這一番心思,於平王的境遇上,竟是對景德帝之意猜中了。

等回到京城,廢太子的詔書一下,舉朝大譁,而秦王司徒迪那裡,更是一喜一憂。喜的是皇太子之位唾手可及,憂的是如今的境況,只怕自己便是做了太子,平王也會是第二個秦王。

不過看著皇太子立了這許多年,一朝被廢,滿朝竟沒幾個為他說話的,僅有一個禮部尚書上了個摺子,卻立時被逼致仕,工部侍郎據傳也要上書,可又突發疾病,也被趕回老家。朝堂如此,以往那些自命太子黨的人都哪裡去了呢?那一個個以往在皇太子面前卑躬屈膝的人,忽然搖身一變,竟都成了皇帝陛下的純臣……司徒迪在王府裡暗暗沉思,方覺出了當初汪次生的話有幾分道理,景德帝既然都不願讓堂堂正正的“國之副君”皇太子分他的權柄,又怎麼會容忍平王或者秦王得權呢?

==============================

作者有話要說:嗯哪,本章開始,都是五字標題啦~~

感謝茜茜的投雷!

還有,乃們隨便說點啥也好啊……不然我老覺得自己自說自話好難過的說……

另外,繼續請各位支援一把,在首頁鼓勵創新獎的評選裡投這文一票吧~~

創新投我一票吧

72第 72 章

第七十二章紅蓮映山雪

卻是司徒迪正有些自我反省;又去回想自廢太子之後;景德帝緊接著第二張聖旨就是將司徒遙封為義忠親王;顯然是既斷了他登上皇位的念想,卻又許了兒子王爺尊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