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會!”寇仲冷然道,“你們李家現在還跟突厥關係曖昧呢,怎不見你提兵去克了頡利可汗?”
“兵從民中來,有勇悍之民,便有勇悍之兵,所以民風勇悍並非壞事。”寇仲話鋒一轉,開始立題,“我以為亂世之後,當立法度、重規矩,令百姓有法可依,使官吏有法必依,百姓雖勇,有官府為排程,則非但不能為害,反而能夠壯大國家。”
“嚴刑峻法,豈不是暴秦那套!”紅拂女立刻反駁。
寇仲頓時大搖其頭,嘆道:“人不怕見識少,只怕不讀書。寇某自從少帥軍建立,便常常求學於賢,多少讀了一些書——這位大姐可能不知道,其實漢初的法律比起秦朝來,絲毫沒有減輕,幾乎是一脈相承。”
“那為何暴秦二世而亡,兩漢卻綿延數百年?”
“秦之亡,關鍵在於‘濫用民力’,阿房宮、長城、北方戍卒、南方征討……天下能有多少民力可用?被其消耗殆盡,百姓忍受不住,自然要反秦。楊廣不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失了天下民心的麼!”寇仲搖搖頭,長嘆一聲,“若是楊廣能夠薄徭役、少征伐,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又不是失心瘋,何苦做這造反的殺頭買賣!”
這話說得眾人盡皆嘆息,寇仲卻又說道:“秦王殿下說‘中土既安,遠人自服’,寇某也很不以為然。北地苦寒,諸胡皆仰仗牧業,生性兇悍,常思對中原下手,中土再怎麼安定,也不過更加激起他們的貪慾罷了。”
“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鏚舞,有苗乃服。”寇仲先是引了一段古文,接著解釋道,“這執干鏚舞,乃是宣示自身武力,令有苗明白打不過,才能使其臣服。光靠修文,那是不夠的!”
他並沒有給李世民留下對答的時間,而是聲音猛地一高,大聲說出了自己對於為君之道的見解:“以寇某之見,為君之道首先在於選拔人材,因為無論什麼事情都需要人去做,且不說我們只是凡人而不是聖人,就算上古聖王也需要臣子輔佐,所以選拔人才可謂重中之重!”
“選拔人才的方法,當以科舉為主,但科舉的專案要更豐富一些,凡屬文化、武藝、兵法、吏治、農耕、工藝……只要是於國於民有用的,都應當設立科舉,讓任何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有晉身的機會,既可以充實國家,也可以號召百姓積極向上。”
眾人紛紛點頭,深感他所言極是。
“人才充足了,就該使用人才,這要求君主不要以自己的好惡去影響國政,儘可能多地聽取百官的意見,畢竟多人的智慧定然勝過一人,何況文武百官多是傑出之士,才能未必在天子之下。軒轅黃帝尚且要問道於廣成子,我輩凡人切不可自高自大,治大國若烹小鮮,國之大事怎麼謹慎都不為過,多討論討論,多采納眾臣意見,可以避免犯錯。遠的不說,倘若楊廣能夠多聽聽眾臣的意見,大隋天下何至於崩壞至此!”
眾人又紛紛點頭。
“接下來要說的便是軍政了。自古以來常有軍人亂政之事,由寇某讀史所見,其根源在於兩處:一是高官對於軍隊的掌控太強,二是軍人對國家的向心力不足。對於前者,可以採用裁撤親兵部曲、經常調動防區之類的方法來避免;對於後者,則要透過優待軍屬、厚恤烈屬的方法來收攏軍心,透過設立軍校,讓中下軍官集中學習忠君愛國之道,再令士卒也日日頌揚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雙管齊下,當能防止軍人亂政。”
眾人之中發出嘖嘖驚歎,顯然這段話大出意料,便是李世民和師妃暄也為之震撼。
“下一個問題便是要抑制門閥,自古以來,高姓大族多擁有極大的勢力,乃至擁有自己的軍隊,漸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譬如當今之世,四大門閥皆控制著大量的軍隊,無論誰當天子,都免不了與世家共天下,如此人材為門閥所得、官吏軍民皆為門閥所掌控,便埋下了日後禍亂的根源。不僅如此,凡遇危難之時,高姓大族往往將自家的安危至於國家之上,毀國以保家,賣國以求榮,此風斷不可長!是以寇某才提出要抑制門閥,乃是為千秋百世定計!”
李世民的部下們臉色都有些難看,李世民自己也不禁苦笑——他李家就是當今四大門閥之一,偏生的的確確為了自家利益和突厥勾搭不清,寇仲這番話擲地有聲,猶如鐵錘當頭砸下,砸得他們說不出話來。
“最後一條便是廢除魏晉以來喜歡玄談的風氣,重視實用。凡舉文化農桑工藝軍戰種種,皆需花費時間人力去做,決不能只靠空談。玄談之風只是徒然浪費時間,既不能強國,也不能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