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未來人的智慧也不明白菊兒的行為,索性不去想,我又一次像襄兒去世後那樣,深居簡出、不問世事!
***
轉眼間,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即使我再不問世事,也不可能不知道朝野上下發生了這麼大事____欒漢要被處死了!與自己的幾個前任一樣,皇帝發現欒大是個大騙子,遂下令處斬欒大與推薦他的樂成侯丁義。我忽然有點好奇起欒大來,他就要被處死了,有好多事,如果現在不問清楚就永遠隨著他埋在地下了!而且,這次我可以不用易裝的去見他了。
以我的身份想去探望一個死囚,不用太費周折。見到我,欒大臉上並沒有露出太多的驚訝,好像早就知道我要來似的,說實話,他擁有與他身份不相匹配的儒雅氣質,更像一個書生,可聽他說過事情的真相時,我突然感覺到一陣無力,臨別前,欒大遞給一副簡牘,:“公主,父親臨去時說過,您是皇室中最聰明的人,什麼事都瞞不過您!我的到來、我的離開,都是一場騙局,可無辜的菊兒,一開始我確實是在欺騙她,可現在,我不想騙她了!這上面寫著我最後對她要說的話,請公主帶給她吧!”
帶著心願完成的滿足和滿腔的仇恨,欒大去了!可我沒有把簡牘交給菊兒,就讓她認為自己的丈夫是個騙子吧,畢竟他騙的只是他的父皇,對她還是真心的。我無法想象,當菊兒得知真相後,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六十五)自我了斷
李少君、齊人少翁、欒大的死並沒有阻止弟弟求仙長生的步伐,相反,弟弟對此事更加熱衷了!就在欒大處死的同一年,皇帝在大病初癒後,在甘泉宮內建造壽宮,供奉諸神君,其中最尊貴的一個神叫泰一。
所謂“泰一”,“泰”者大之極,“一”者壹統也,泰一神即至高無上的大一統之神,五帝雖尊,但都是泰一的輔佐之臣。這個捏造出來的泰一神,事實就是人世間至尊無上的皇帝在天國中的折射。沒有人間獨尊的皇帝,也就不可能有天國中獨尊的上帝。反之,皇帝是上帝之子,謂之天子。只有上帝獨尊,他在人間的代表皇帝才能是無上的。
也是在這一年,皇帝藉口酎金的份量和成色不足,削奪了106個列侯的爵位和封地,佔當時列侯的半數。早些年淮南王、衡山王諸侯王謀反案,或壓或殺,弟弟已經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但全國還有列侯數百位。按當時政府的規定,在諸侯王、列侯的封國中,田租、算賦、口賦由諸侯王、列侯徵收,但要交一部分給皇帝作為獻費或祭祀宗廟的酎金。所謂份量和成色不足,只是個藉口,皇帝說不足,誰還能親自與皇帝爭辯不成?不僅僅是列侯,丞相趙周也因沒有舉發而下獄漢罪,最後列在獄中。接替他的是御史大夫石慶。
皇帝一邊追求長生,一邊牢牢抓住手中的權力,看得出他對權力的追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加強烈,大抵每個君主都是如此吧!每次政治大變動後都會經歷短暫的平靜,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是這樣平靜的一年。
元封元年,就在皇帝剛剛封禪泰山不久後,傳來訊息____衛長公主自殺了!
我雖然對菊兒再嫁的事耿耿於懷,但乍聽到這個訊息,心裡仍是一顫,畢竟,她是我看著長大的!我連忙讓翠兒去打聽訊息!後來才得知,好在下人發現得及時,菊兒有驚無險!我長出了一口氣,翠兒試探地說道:
“大長公主,這次沒事了,可下次呢!心病還需心藥醫,奴婢聽說……聽說……衛長公主是因為……”
翠兒沒有說出的下半句話讓我的心一揪,她為什麼死?可不是因為我的兒子,是因為那個騙子,我為什麼要去幫她?也罷,看在襄兒的情份上,我就最後幫她一次!
“你不用說了,是不是皇后託你幫忙的?”
翠兒沉默著表示我說的正確,我又說:“上我房中衣櫃的首飾盒旁有一副簡牘,你拿去交給她,她自然就沒事了!”
我並不擔心翠兒會偷看上面的內容。兩千年後的資訊傳播,大量使用電子、網路,現代人為了保護私密資訊不受洩露,一般會以密碼來防盜。而兩千前的古人也不笨,雖然可以書寫用的紙張還沒有出現,但賴以傳遞資訊的牘簡,笨重之餘卻也並非不能防止被人私自拆看。像欒大交給我的小木槽便是專為防止信箋被私拆而設,在捆縛牘簡的繩端交叉扣上小木槽,槽內捺入粘泥將繩結封住,泥上再蓋上專屬的印章。收到信箋拆看時,只需先確定封泥完好無損即可。
我可以想象菊兒端坐在榻上,臉上露著迫不急待的神情,指甲又不得不輕輕颳著小木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