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時的氣勢與氛圍。
“春兒怎麼也不見回來?這麼近的路倒是娘娘的宮人們先回來了。”我望望殿外,長長的甬道上無人走動,甬道盡頭的宮門處也不像要有人前來,不免有些擔憂的說道。
“想是在路上耽擱了,更衣你也別急,要不,讓俏琴她們先給妹妹奏上一曲,等良嬪來了,本宮再奏就好了。”藜嬪提議道。
“也好。”我點點頭,同意藜嬪的建議。
一聲響亮的琴音過後,甘美而幽雅的樂聲便飄然入耳,無端的讓人聽來如痴如醉,加之四位宮人兩位坐,兩位趨於其中穿梭站立的姿勢動作,舉手浮動,清風吹裙,好似一幅悅動的詩畫場景,美的是那樣攝人心魄。
一曲罷,我不禁撫掌稱讚,“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呀。”
“哈哈……”藜嬪大笑,道,“更衣你可真是把她們都誇到天上了。
我見藜嬪謙虛,欲要再多說兩句,卻見春兒閃身而入,走到我跟前,小聲道,“小姐,良嬪娘娘說今兒身子不太舒服,就不過來了,改日,大好了,她再來看小姐,給小姐陪罪。”
“哦……怎麼,病了麼?”我奇怪道,一早,見楊姐姐,雖是有些倦意,但不見有絲毫的病態呀。
春兒繼續回道,“良嬪娘娘是傷了風寒,我與問竹去時,娘娘才傳過太醫,娘娘說並無大礙,請我轉告小姐,不必擔心。”
“噢……”我猶是不太相信的答應了一聲,揮揮手,“你也下去吧。”
“好好的怎麼傷了風了,妹妹也別難過,左右有太醫在,出不了叉子的。”春兒退下後,藜嬪曼聲說道。
如今暑氣日盛,姐姐,怎麼會傷風寒呢?我實在是想不通,真恨不得立刻就能奔到永孝宮去探個究竟。
“要不,今兒,本宮先回去,改日……”
————
注:
①、九獸:我國古代佛教建築簷角上常用裝飾。象徵吉祥安定,能滅火消災,是正義公道的化身。造型精美,神態各異,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戊戌變法梁啟超之子,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作家林徽因之夫)這樣評價脊獸:“使本來極無趣笨拙的實際部分,成為整個建築物美麗的冠冕。”
②、大乘佛教:因能運載無量眾生到達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歷史上廣義的大乘佛教泛指當時的北傳佛教。現代狹義的大乘佛教一般專指漢傳佛教。並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密乘)共同組成佛教三大語系。
③、婆羅門教:今印度教前身,在宗教哲學上來說婆羅門教和佛教都是同一個基礎。
第九章 尊貴主臺桑私會(3)
“不用的,娘娘。”我慌忙搖頭,急蹙地說道。
心裡掛著楊姐姐,我的確有些不在焉,可適才一不留神觸到藜嬪說話間的探究眸色,體諒與期許的目光,使我意識到,萬不可自私拂了她的心意,“良嬪娘娘今兒是沒有耳福了,不過,嬪妾還是很想聽娘娘撫琴的,娘娘要就這麼回去了,豈不讓四位宮人白白勞累了。”
藜嬪聽了我這話,忍不住‘撲哧’笑了起來,手裡的帕子也不忘一併甩給我,嗔怪道, “你這張嘴呀,好,好,那本宮就獻醜了,話說前頭,不許笑話本宮琴藝不精。”
“娘娘,你也太謙虛了吧,再謙虛可是要挨罰的啦。”
藜嬪點頭,旋從榻上站起,優雅的一個轉身,便穩穩的坐到了琴前。
輕揉撥絃,幽冽琴聲便隨著傳了開來,如此熟悉的旋律,如此熟悉的詞句,剎那冰凍了我的思緒。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得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是越人歌》!
短短几句伴唱,這曲子,這唱腔,都是被演繹的極盡動態,猶聽在耳,而眼前卻清晰浮現出一片碧波盪漾的湖水,年輕的越女就在其中趨舟滑槳,洞庭煙波渺渺,女子就這麼肆無忌憚的暢舒著她滿腔的愛/意,對的,那日,聽到的就是這感覺。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人曲相融,曲中含情。
重華殿接風宴,那讓我難過了的曲子,原來是藜嬪所歌,知曉了她的心意,我如今不免慚愧,自己那時太是愚笨了。
“更衣妹妹此刻心境是不是好了許多?這曲子太妃倒很喜歡。其實,心病總是需要心藥來醫的,本宮初來,只因喜歡更衣妹妹,所以也願意和妹妹多走動走動,不曉得景更衣是否滿意於本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