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當年,上古三大神盤古、女媧、伏羲傳下神諭,讓我們建立仙界。為了使仙界興旺,我們才導演了封神之戰,使得下界的修士成仙,運轉仙界。”
冷驚然心中一動,忽然想起一事,“當初封神之戰,西方二教主菩提和準提曾經助過西周,後來……”冷驚然說到此處,注視著三清道祖。
道宗先有文殊、普賢,後有孫悟空和朱霸傑,先後反出道宗,投入佛宗,在冷驚然看來,這事一點都不尋常,元始天尊應該會有個說法。
沒想到元始天尊並沒有接冷驚然的話茬,而是道:“大道無形,視聽不可以見聞;大道無名,度數不可以籌算。資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積氣以覆於下,地得坤道而託質以載於上,覆載之間,上下相去八萬四千裡。氣質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還於地中,其陽負陰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還於天中,其陰抱陽而下降,一升一降運於道,所以天地長久。”
一直沒有說話的太上老君忽然開口:“所謂大道者,高而無上,引而仰觀,其上無上,莫見其首;所謂大道者,卑而無下,俛而俯察,其下無下,莫見其基。始而無先,莫見其前;終而無盡,莫見其後。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儀;天地之中而有陰陽,陰陽有始終之數。一上一下,仰觀俯察,可以測其機;一始一終,度數推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
通天教主接著道:“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無,太無之中而有太虛,太虛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質,太質者,天地清濁之質也。其質如卵而玄黃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陽升到天,太極而生陰,以窈冥抱陽而下降;陰降到地,太極而生陽,以恍惚負陰而上升。一程式一降,陰降陽升,天地行道,萬物生成。”
隨後,三清道祖齊齊看向冷驚然,冷驚然微笑道:“天地者,大道之形;陰陽者,大道之氣。寒熱溫涼,形中有氣也;雲霧雨露,氣中有象也。
地氣上升,騰而為雲,散而為雨;天氣下降,散而為霧,凝而為露。積陰過則露為雨、為霜、為雪,積陽過則霧為煙、為雲、為霞。陰中伏陽,陽氣不升,擊搏而生雷霆;陽中伏陰,陰氣不降,凝固而生雹霰。
陰陽不諧合,相對而生閃電;陰陽不匹配,亂交而生虹霓。積真陽以成神,而麗乎天者星辰;積真陰以成形,而壯乎地者土石。星辰之大者日月,土石之貴者金玉,陰陽見於有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也。
呵呵,這就是道宗之論吧。”
見三位道家的老祖宗連連點頭,冷驚然又道:“一三五七九,道之分而有數;金木水火土,道之變而有象;東西南北中,道之列而有位;青白赤黃黑,道之散而有質。
數歸於無數,象反於無象,位至於無位,質還於無質。欲道之無數,不分之則無數矣欲道之無象,不變之則無象矣;欲道無無位,不列之則無位矣;欲道之無質,不散之則無質矣。
無數,道之源也;無象,道之本也;無位,道之真也;無質,道之妙也。
道家的理論確實可以自圓其說,可是,也僅是自圓其說而已。但是,天地致理,宇宙之秘,真的如道家所言嗎?
大道本無體,寓於氣也,其大無外,無物可容;大道本無用,運於物也,其深莫測,無理可究。
道本無也,以有言者,非道也;道本虛也,以實言者,非道也;既為無體,則問應俱不能矣;朗為無象,則視聽俱不能矣。以玄微為道;玄微亦不離問答之累;以希夷為道,希憲亦未免視聽之累。希夷玄微尚未為道,則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這些話也是你們道家之精髓吧……”
元始天尊點頭稱是,“我等三人越是接近天道,越是覺得天道無常,本不是我們能夠揣測的……”
冷驚然笑道:“道宗、佛宗還有西方仙界所謂的聖經,都各有一套理論,甚至連宇宙開拓也各有其說。到底孰真孰假,或者三者都不對?”
太上老君的眼神忽然變得十分深邃,“宇宙的奧秘,哎,或許我們三方都只是在瞎子摸象啊,根本不得其全貌……”
元始天尊道:“師兄說得不錯,瞎子摸象啊。”
通天教主此人根本不像人間傳言的那麼窮兇極惡,而是一派仙風道骨,“驚然,那你認為這宇宙的奧秘究竟是怎麼樣的?”
冷驚然閉目不答,沉吟了好一會,忽然言道:“沒有天道,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天道!”
此言一出,三清道祖大驚:“什麼,沒有天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