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這卻是尋我討人情來了。”淑妃不由擔心,太皇太后道:“你懂甚?我便不與這人情,人便做不出事來了?我為甚避讓皇后?非止因她小小年紀便有主意,更因她年紀小,我更已老了。兩眼一閉,身後也只好由人搗鬼。不如賣個人情,也好自在些兒。”
太皇太后原打量著梁宿來做說客,她便好發話,叫九哥亦不可忘吳王系之生恩。不料梁宿與太皇太后說話兒,起先說著都好,太皇太后肚裡明白,也與他臺階下。待梁宿與太皇太后說及酈玉堂夫婦時,太皇太后面上便變色:“說吳王,怎又說到渤海郡公了?”
梁宿道:“一事不煩二主此事尚須娘娘發話,不若一併辦了。”
太皇太后作色道:“相公也是狀元,也是讀書人!何以先前諫著官家不令晉爵,今卻來做說客?變得也忒快了!”
說得梁宿臉上一紅,旋即又覺氣壯——總是得了九哥允許,不做日後與酈玉堂追諡皇帝之事。便說:“臣等已諫官家,官家許效漢宣帝故事。”太皇太后道:“那是個甚的故事?”
梁宿道:“漢昭帝崩而無嗣。宣帝是入繼昭帝后,並不追諡其親祖戾太子為帝。”
他這卻說中太皇太后心事,太皇太后年愈高,便愈想著生死之事,神神叨叨,怕的便多,唯恐死後“無顏見先帝”。太皇太后道:“你們說的卻做不得準。”
梁宿道:“臣等自勸官家與娘娘立約來。”
當下,太皇太后許以聲援九哥,九哥卻與太皇太后約誓,藏書太廟,約日後不追諡酈玉堂為帝。
至此,太皇太后降下懿命,九哥綴朝七日,酈玉堂晉為郡王。
作者有話要說:其實最早做壞規矩的,私以為是光武帝,他做了皇帝,按帝繫上是承自武帝系。他又旁立親廟,把自己爹媽追尊成帝后。這些事情,在西漢的時候是木有的。
以上,歡迎討論。
☆、126婚喪
卻說安泰二年二月裡;九哥尚未出先帝之孝;親生祖父吳王又薨;為著禮儀朝廷紛擾數日;終是各讓一步;連同九哥生父酈玉堂之事;一併有了章程。卻是諸相不可阿諛曲附;請九哥守禮,一面又為九哥做保;請太皇太后出面聲援九哥。兩下里“各退一步”,既遵禮法,又全人情。
事畢,國子監祭酒心懷大慰;捋須道:“此事成;賴諸公齊心守禮。”
蘇正卻正色道:“是我等有個好官家。”祭酒耳上一熱,訕訕道:“是,是。”
既有了太皇太后懿命,又有政事堂諸相為之做保,九哥便為吳王綴朝七日,雖綴朝,正好省了廷議磨牙的功夫,即擬旨過中書門下,晉酈玉堂為渤海郡王。酈玉堂是個二婚的,元配大申氏即追封為郡王妃,次方是九哥生母申氏,封做郡王妃。九哥親兄酈乾生自然是世子,其妻為世子妃。若非是在吳王喪期之內,倒真是件大喜事了。
吳王子女數十,能有職爵者並不多,吳王也好有幾個女兒道是嫁與殷實之家,雖不至是叫人說賣與商家,女婿家上數三代,不定是不是買賣人兒。是以酈玉堂夫婦一到吳王府裡,便叫許多親戚圍了起來。眾人皆曉得九哥心裡有親生父母,若結了這份善緣兒,日後前程便有了。反將真正主人家,已降做了六安郡王的前吳王世子閃到了一旁。
酈玉堂原是個不通世務的人,若非這是他親爹的喪禮,有這些個奇形怪狀的親戚圍上來,他早躲了。申氏亦是不堪其擾,藉著哭喪的由頭“哭得昏死過去了”,由著兒媳圍隨著,送她護送至大嫂六安郡王妃住處歇息。申氏長媳大娘乖覺,指個老媽媽往大哥那裡遞信兒:“就說阿家傷心得昏過去了,請蕭歸曹隨。”
老媽媽倒不曾讀許多書,只學了個音兒,跑與大哥說,大哥琢磨半晌方悟,心裡暗贊娘子機敏。附於酈玉堂耳畔如此這般一說,酈玉堂也是不會做戲,大哥前頭才說:“叫他們這般圍著,倒不是來與阿翁弔孝的了,爹不妨避上一避,權作傷心過度昏過去了。”
“了”字尚未落地,酈玉堂難得也“機敏”一回,兩眼一翻便靠在長子身上了,將酈乾生噎得目瞪口呆,只得叫一聲:“人呢?爹昏過去了,快送去歇息!”
申氏早在“昏過去”時便覺出不對味兒來,一“醒過來”,聽著長媳使人傳話兒出去,不由點頭。待聽聞酈玉堂也“昏過去”了,便起身要去看他。那頭六安王妃亦轉了過來,聽說她要去看酈玉堂,也不好攔。申氏卻把著六安王妃的手兒道:“與嫂嫂添麻煩了。”六安王妃亦知其意,也嘆道:“一家人,說甚麻煩不麻煩的?他們也是,並非不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