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2 / 4)

小說:悠閒四福晉 作者:誰與爭瘋

則是必須要反對,他們列舉了戶部的收益,證明大清需要休養生息。

“士農工商,商為末,我泱泱大國天朝上邦,豈會在乎那微末之利?”

戶部的虧空,直直的打在了康熙心坎上。一旁的太子,還在慷慨陳詞著。康熙心中有些矛盾,哪方都有道理,那該如何是好?

作為遊牧民族奴隸社會向農耕民族封建社會轉型的典型,康熙縱然天縱奇才,但他的確不如前明皇帝瞭解如今的國情。

或者可以說,這是大清所有皇帝的通病。死板的運用著漢學,認定了士農工商,以農為本不可變。同時他們又帶著一種低等文明的自卑,羨慕漢人創造的璀璨文明,卻又怕強大起來的漢人把他們趕回關外老家。他們不肯,或者不願任明末沿海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四爺站在皇子陣營中間位置,想起方才上朝前交予太子參詳的奏摺,同時他將利弊闡明。但如今,太子明顯沒有放在心上。

揣著的雙手揣到袖子裡,他有些猶疑。摺子一拿出來,太子必然會對他生出嫌隙。可前世最後的景象,始終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以及壓在脊樑上重重的山。

昧著良心換一世安寧,那他就不是前世那個敢於背得一身罵,也要抄家將吏治整治進行到底的雍正皇帝。

“皇阿瑪,兒臣有事啟奏!”

頭疼的康熙見終於有第三方出來,心裡有些訝異。這個老四,平日只是站在後面並不怎麼說話,默默支援這胤礽。對此他是滿意的,那麼這次,他是來支援胤礽,還是?

“准奏!”

第九十六章

四爺上前遞上摺子;在眾人訝異的目光中朗聲說道:

“兒臣愚見,太子和二哥所言均是真知灼見。”

標準的和稀泥;康熙有些不確定。難道這個四兒子倒向了老大那邊?老大的心思他知道;但太子一天天的長大,前不久竟然敢扣下救命的金雞納霜。父子感情再深;康熙也有些拿不準;誰知道他日後會怎樣。所以對於胤禔與太子打擂臺,他是有些鼓勵的。

“只是兒臣認為;取二者精華更為合適。皇阿瑪是千古少有的明君;平三藩徵噶爾丹;揚我大清國威,您的功績堪比秦皇漢武。

如此,兒臣認為皇阿瑪可蕩平倭寇,同時向神聖羅馬帝國揚我大清國威。昔日成吉思汗曾蕩平歐羅巴騎兵,皇阿瑪比其更得民心,定能更進一層。”

滿朝文武譁然,平日沉默寡言的四爺,竟然是個馬屁精?

胤禛平日很少開口,但為人做事穩妥,雖然入朝不過五年,但他的在眾人心目中踏實的形象已經定下來了。如今貿然開口,反而更讓人信服。不管滿朝文武怎麼想的,最起碼那一瞬間,康熙忘記了打噶爾丹後空虛的國庫,渾身上下升起了一股無限的滿足。

做臣子的,最基本的素質便是體察聖意。即使看不到皇上的表情,底下也一片山呼萬歲,輪番讚美著皇上的功德。一圈下來,大體意思就是皇上堪比堯舜禹湯,比起那玉皇大帝也差不了多少。

太子臉色有些陰沉,他何嘗不知道四弟的想法有些道理。可舅公已經對他闡明利弊,且大哥一直跟他作對,他怎能附和敵方的觀點?

遺傳自康熙的多疑性格浮出水面,胤礽止不住的想,難道四弟生出了別的心思?他先與大哥串通好,讓自己做那出頭的。一計不成,乾脆自己親自上陣了。雖然不太相信,但四弟的所作所為,還是在他心中留下了個疙瘩。

四爺說完就不再做聲,他明白皇阿瑪的性子,一心想做千古明君。儘管國庫空虛,但他應該抵擋不住這份誘惑。

果然康熙沒再反對,只是命兵部商討抗倭良策。另外,他命理藩院先行接待那些洋人。開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具體地點、允許販賣的物品以及疏離,林林總總都需要相關官員前去核查。

下朝後,康熙特意留下了諸皇子。等待的時間裡,四爺看著對他頗為冷淡的太子,內心一陣嘆息。太子爺樣樣都好,只是疑心病太重。皇阿瑪是皇帝,可以隨便懷疑人。但太子卻不是,這樣下去誰還肯為他盡心出力。

儘管如此,想起長壽又有著極端控制慾的皇阿瑪,如今他還是不要風頭太盛的好。於是他湊了上去,無視太子的冷臉,將另外一份摺子交給他。

“這是弟弟偶然得知的,太子哥哥一心為國為民,想必定會徹查此事。”

胤礽翻下奏,折滿臉不可置信:“此事當真?”

“弟弟何時欺瞞過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