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2 / 4)

箸。往常陳瀾陪著江氏吃飯,往往都是沒那麼多規矩,歡聲笑語不斷,有時候甚至還更失態地當場嗆著。只現如今這頓飯吃下來,卻是鴉雀無聲,屋子裡安靜得彷彿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陳瀾之前就已經餓了,因而生怕江大太太一言不合又玩什麼讓人吃不消的戲碼,因而她這回索性填飽了肚子才說正事。此時大約有八分飽,她就放下了筷子,接過雪白的帕子擦了擦嘴,又再次淨手漱了口,隨即才抬起頭來看著江大太太。

“這兒讓她們留著收拾,大太太陪我走走,就算是消食吧。”

江大太太自然滿口應了,出屋子的時候,她有意回頭瞧了瞧,見那邊幾個人都在忙活,竟是沒一個人跟出來,她暗自覺得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待會的那一幕越少人看見越少,若不是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她又何必如此?

這萬泉山莊原本就並沒有蓄養太多婢僕,如今後院住著女眷,閒雜人等自然是一個都看不見。離開那水榭一箭之地,剛剛透過了一條狹窄的林中小徑,見是四周幾乎再不曾有人,眼前又是一塊開闊的空地,江大太太一下子就停住了腳步。

“縣主,小婦人今次前來,是為了一件至關緊要的大事。”

陳瀾覺察到江大太太的腳步有異,就已經停了下來,此時轉身之後,見江大太太突然改了稱呼,她就頷首問道:“但說無妨。”

“海寧縣主初來江南,想來也知道江家的情形。江南雖是田地肥沃,但土地的數目畢竟是有限的,所以,頭面人家除了至少要有數千畝的田地之外,往往佔著一宗生意。我那公公去世得早,偏我家老爺在經濟人情上頭又呆了些,因而就是三老太爺代了族長,這一代就是幾十年……家裡原本是主營棉花和織布,可由於三老太爺覺得絲織利大,就一力和另一家聯了姻,之後又是入股了海貿的生意。其實說是海貿,只不過咱們在江南一地收瓷器茶葉等等各種貨,加價兩成賣給一個船隊,然後他們把香料、玻璃鏡子、倭刀、織機……還有其他等等東西以低於市價兩成的價錢給咱們。”

說到這裡,江大太太不由自主地絞了兩下手中的帕子,臉色有些發白:“聽著也就是這普普通通的營生,但我們賺的遠遠比他們來得多,畢竟玻璃鏡子這樣的東西賣得多,也就不值錢了,而且我們甚至不用備船出海,可謂是風險全無。可是,他們也有條件,那就是讓江家出面,在官府給他們的人辦戶籍,這麼些年下來,約摸從江蘇、浙江到福建,總共總有好幾百人。不但是我們江家,據說江南各地,有不少人家都在做這營生。”

此時此刻,陳瀾終於悚然而驚。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只聽說過有千方百計從戶籍上除去自己的名字,從而逃避丁口稅和徭役的隱戶,卻很少有這樣悄悄把戶籍落下來的。而且如果是照江大太太這話,不止是三兩人,而是成百上千,那麼問題就更大了。這還是眼下幾十年,之前呢,之前就一直不曾有過這樣的勾當?

“還有……”江大太太彷彿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又壓低了聲音說,“三老太爺向來剛愎,雖說我和老爺是長房,很多事情他卻壓根不讓我們經手。我也是在他一次醉倒了之後才聽說,這朝鮮、倭國、琉球……乃至於南洋的呂宋等等,不少都在這百多年來改朝換代。太宗爺在世原本要造船下東洋西洋南洋曉諭的,可後來禍起蕭牆,所以就擱了下來。後來這些小國都是時時進貢日日恭順,所以朝廷也就不追究了。聽說那些換了的土王國王,根子上都是咱們漢人,只是如今有的用了那邊的姓氏,有的還沒改。”

陳瀾此前已經有了大略的猜測。然而,當真正確定這是事實的時候,她一時竟是失語了。

林長輝和沐桓這兩個前輩終究是自相殘殺,最後誰都沒有好下場,她原以為這個時代比起歷史上的明朝,僅僅是邊防鞏固海貿暢通,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領先之處,卻沒有想到,早有一批先人在背井離鄉之後,完成了後世許多人星星念念惦記著的殖民。而現如今,這些人紮根已深氣候已成,一批批把人潛回了中原,謀劃的應該便是另一種以農村包圍城市了……幸好,最關鍵的火器並沒有失傳,幸好楚朝的軍隊也還算強力,可是,難道真的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縣主,縣主?”

儘管腦海中轉著千萬思量,但陳瀾還是在聽到這聲音的第一時間驚覺了過來。當著江大太太的面,她不能露出太多的異色,只是用恰到好處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驚訝,同時謹慎地表示,這些事情她不能盡信,還得派人印證了才行。見江大太太絲毫不在意這個,她越發確信這些話應該有八九成可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