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疇叫一聲停。他向前一指:看到了沒有,那座山,就是乳峰山,是這次戰鬥的決定性制高戰,目前清兵已經先入為主,如果拿不這乳峰山,那麼這場仗,用不著再打,我們就輸定了。
精銳出動,拿下乳峰山。
立即,八鎮兵馬,除了唐通那一路遲到未至之外,其餘七鎮,統統出動精銳步兵,帶弓箭,攜槍炮,分東西兩側,兵分七路,向著山頂進攻。
山頂上的清兵發現明軍衝了上來,就大喊大叫,搬起石頭用力往下扔。不料這七路明軍都是最精銳的悍死之士,看著自己的兄弟被石頭砸得血肉橫飛,明軍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激起了同仇敵愾之心,放開喉嚨拼命的吼叫著,你清兵沒砸死我,老子今天就非要爬上去不可。
錦州城中,祖大壽聽到外邊呼喊連天,知道援軍已至,就立即開啟城門,引軍出來,排好隊形,也是站在那裡放聲吶喊。這個做法主要是讓明軍增添點精神頭,稍帶著在心理上打擊一下清兵。
明軍終於爬上了乳峰山,清兵兇猛的撲了上來,雙方展開了恐怖的肉搏戰,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牙齒和指甲,你掐我脖子,我摳你眼珠,滿地都是滾打個不停的人,喊殺聲倒聽不到了。
這時候喊殺聲卻從山下突兀響起。
一支埋伏在西石門的清騎兵兩萬人,突然衝了出來,徑衝明軍左翼,打譜要打明軍個冷不防。
可這支清兵沒長眼睛,左翼部隊,恰恰是吳三桂統領。
這一年,吳三桂二十九歲,統部隊兩萬人。
他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訓練自己的部隊,從兩萬人中精選中一千驍死之士,每五十人為一隊,總計二十隊。每隊再設領隊一名,他把二十名領隊的姓名,都寫在竹籤上,竹籤就插在靴筒裡,遇到戰事,順手撥出一支,喊出領隊的名字,領隊就會飛馬而出,與吳三桂相併馳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這次清兵來勢洶洶,數量較多,所以吳三桂順手從靴筒裡一抽,把二十個竹籤全部抽出來,大喊一聲:與我來,殺啊。
一千精銳騎兵,馬上嗚嗷尖叫著,搶在吳三桂前面,向著清兵狂衝過去。他們直衝進清兵堆中,繞一圈再衝出來,返身再衝進去,如是者沒完沒了,連衝了十多次,徹底把清兵衝擊得傻眼了。
原來,清兵打明軍,最慣用的戰術就是用騎兵衝擊大明的步兵,一衝就散,而後大清的騎兵們快快樂樂的追著落單的明軍砍腦袋玩。卻不料這一次事情反過來了,明軍非但沒有被衝散,反而自己的隊伍被衝得七零八落,由於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許多清兵傷心的大哭起來,撥轉馬頭掉頭就逃,被吳三桂一通追殺,僅他一個人就摘了十顆清兵的首級。
清軍火了,好你個明軍,竟然敢用我清軍的戰術,那就別怪我清軍也用你們明軍的戰術了。
牛車迤邐織駛出,拉著三十門紅衣大炮。
清兵嚮明軍開炮了。
(10)請給我半個月的時間
大明晚期,火器是相當發達的,尤其是當袁祟煥一炮轟得野豬皮魂歸西天之後,這就更刺激了大明王朝研究火器的熱情。
但是,只有熱情是不夠的,火器這東西,講究的是科學,但是大明王朝時代,科學是處於一窮二白的階段,所以火器的研製,自然也不可能有什麼程序。當時的火器有一個要命的毛病,那就是動不動就爆炸,經常性發生在向敵軍轟擊的時候,轟的一聲,敵軍沒轟到,大炮爆炸,把自己炸了個魂飛天外。
所以當時的情形,火炮這東西雖然生猛,但如果能不用,大家是儘量不用,以免火炮爆炸,傷及自己,那就划不來了。
總之,不是打到急紅了眼,是不會動用火炮的。
現在是清軍打急眼了,悍然出動了火炮。
明軍大怒,你個原始人清兵也敢動用大炮,太不象話了,把咱們自己的大炮拉出來。
雙方展開了火力交換,從早晨直打到午夜。
猜一猜,有多少人死於這猛烈的炮火之下?
一個也沒有。
雖然清兵沒轟到一個明軍,明軍也沒有轟到一個清兵,但令人可喜的是,也沒聽說哪門大炮自己爆炸。這說明,明清兩家的火炮研製技術,確實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這次規模性交火,雙方共投入兵力三萬人。
但是傷亡數目,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低。
山頂上,明軍掐死清兵二十個,還捉了一個活的。而明軍仰攻,居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只是陣亡者就有738人,輕重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