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
看到這一幕,胤礽無聲地笑了,口氣還是很親切:“聽太子妃說,你們這一一回要帶孩子去?”
蔣霆開始有點結巴,聊著聊著說話順溜了,被太子一關心,又結巴上了:“回、回太子的話,奴、奴才有三子、一女,長子、次子已入旗內官學,幼子與幼女是、是要一道去的。”
“那可要照顧好了,盛京的天氣不是鬧著玩的。”
“你們要帶兩個小的走?大的兩個可有照顧的人?”同一時間,東宮裡,淑嘉與淑嫻也聊到了這個話題。
淑嫻在妹妹面前比蔣霆在太子面前要放得開,笑著回道:“他們兩個都快能說親了,又在祖父祖母跟前,還讀著書,我倒還放心,”壓低了聲音道,“我已經囑咐他們了,如果真有什麼為難的事兒,就去尋外祖家也是一樣的。”
淑嘉一挑眉,宗族裡的事情淑嫻是想到的,但是還有另一樣:“你們這一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調回來,我估摸著,怎麼也得兩三年罷?等你們回來,孩子可是一準兒成人了,你沒找個人盯著?年歲漸長,別叫什麼不長眼的勾搭壞了。”
淑嘉已經在考慮弘晰的婚事問題了,對這方面也比較敏感。不是她愛操心,弘晰才十一歲,實在是這孩子的叔叔們十三、四就屋裡有人的太多了。一不留神弄出事兒來,絕對不是空口就能解釋得了的。
淑嫻道:“這個我也想到了,家裡能打發的都打發了。也與婆婆那裡說好了,”聲音冷冷的,“要是真鬧出什麼事兒來,哥兒說親可就不好辦了。”
“學裡同窗呢?入官學的人,求學是有的,與同窗交際也是不可免的呢。”
淑嫻臉上一變:“多虧了你說,不然我還真沒想到!”
“是觀音保要上學的時候,我聽家裡說起的,入了官學,得與同窗處得圓滑些,我這才知道。那會兒你已經嫁了,不知道也是正常。”
淑嫻的臉色變得嚴肅了,顯然已經記下了這一條。
除此之外的話題就很輕鬆了,兩人又說到了淑怡的婚事,這個淑嫻知道得就比較多一點:“那一天我回去看阿瑪額娘,聽口氣,咱們家得跟先頭裕王福晉的孃家見個面兒才好呢。真是……阿瑪額娘也未免委屈了些兒,三妹妹這門親事固然是尊榮了,也要受些委屈。”
淑嘉是第一次接觸到關於繼娶的相關事宜,周圍續過弦的也只有胤禔,又不用她操辦,是以不知道這裡頭還有很多事情。繼室比元配低一等,這個淑嘉是知道的,
她卻忘了,繼室的孃家跟元配的孃家相處,也是有些尷尬在裡面的。保泰元配孟佳氏,中書常安之女。中書,可不是唐代的中書省,這個職位在清代大約只有七品。石文炳,三等伯、都統、原福州將軍……他兒子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比這中書的官兒大!
淑嘉與淑嫻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兩人與庶妹的感情都很一般,有的只是因血緣帶來的一點親近。這血緣上的親近還要再劈開一半,大家是異母。想到父母因為一個繼福晉的名頭與人交際,這個心裡確實不好受。淑嘉是爹孃都要放□段,比淑嫻的感覺還糟糕。
半晌,還是淑嘉道:“又不是常來常往了,面子上做到了就好。”
好個P!孟佳氏還留下了三個兒子呢,外祖死了,還有舅舅。石家作為人家後媽的孃家,這個關係要怎麼處?
康熙真是會給人出難題啊!
淑嫻也是咳嗽一聲:“三妹妹出門子我怕是不能親送了。”
“怎麼著也得等裕王福晉的服滿了之後,三妹妹才能開始放定,”淑嘉算了一筆賬,“這事兒已經有了旨意,就不必很急,我倒想叫她拖上一拖,總要等裕王幾個兒子出了孝才好看。”
淑嫻愁道:“那要三年?裕王府怎麼能沒有福晉主持中饋呢?怕等不了那麼久。”
淑嘉有些恨恨:“生母之孝未除而繼母過門,這叫孩子心裡怎麼好過?以後母子要怎麼相處?”康熙越來越討厭了!
淑嫻心裡也是一緊,不親近也是妹妹:“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了,我明兒還回家裡,請額娘多提點提點三妹妹罷。”
“我這裡也想想辦法。你到了那裡,常寫信回來,叫我時時知道你的訊息,也可放心些。”
除了送別的離愁,又添了一樁煩心事。
康熙真是東宮最大的剋星!沒有之一!
202、晚婚晚育身體好
淑嘉對康熙的戒備之心又起,然而這麼戒備了一個月之後又發現,自己像只炸起了毛的貓,空自嗚咽,康熙是一點旁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