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然了。可不是的,人窮便會志短,想必那母女倆不過是想刻意討好她,只怕再離開蕭府去過那窮日子。何況人受窮久了還談什麼禮義廉恥,就連最簡單的禮節怕也是不懂了,竟還以為但凡是賞花會便是相親會呢……都到了開茶寮的份兒上,每天一睜眼便琢磨的是如何餬口吧。
罷了罷了,但願今兒這孃兒倆被惜兒明敲暗打了一番,回去後都懂點事吧,蕭府又不是養她們不起。老夫人暗道, 若是日子久了還是如此,蕭府又不欠她們的,還是叫她們早早去了眼不見為淨。
這孃兒倆已經醜態百出了,只有老夫人還覺得能等她們慢慢懂起事來,皇甫惜歌卻不打算以觀後效。要不然,給些銀子叫這孃兒倆到吳縣桑林村去吧——皇甫惜歌想到這兒便是一通忍不住的笑,怎麼桑林村又成了收容處,但凡難打發的都往那兒塞?
老夫人見狀便問惜兒笑什麼呢,皇甫惜歌便將給顧樊氏孃兒倆弄到桑林村去的想法兒說了。老夫人琢磨了半晌,大搖其頭道:“聽著倒像個好主意,叫這孃兒倆不用拋頭露面也能自食其力。可惜兒你瞧著,這孃兒倆是那辦事的衙役麼?”
“三郎幫著你將那桑林村打理得甚好,彩雲也是個著調的。若這孃兒兩個去了,不但幫不上忙,不出亂子就是好的。”
呃,老夫人竟然也知道顧採鐲打著三郎的主意呢?既是如此,為何還一味的留她們住在蕭府?難不成想的是擱在眼皮子底下才不添亂?那若是當初不帶人回來,不是更清淨些?
想歸這麼想,皇甫惜歌到底還是笑著點頭:“祖母想得甚是周到,是惜兒不大在意想得太簡單了。單說那彩雲,她也指使不動這半拉主子不是?就算不搗亂,平白多了兩個指手畫腳的大爺,誰也受不了呢。”
老夫人被她這話氣笑了。又是半拉主子又是兩個指手畫腳的大爺,這是念秧兒給她聽、說她不該帶回來這麼兩個遠親呢。可也不怪三郎媳婦念秧兒,人家嫁到蕭家來,拿她當老佛爺似的供著也就罷了,憑啥還要顧及這個愛護那個八竿子打不著的?
回來太晚了,沒趕上在凌晨釋出~~
第一卷 菡萏 第一百八十一章 驚聞
第一百八十一章 驚聞(加更)
五月初四的一場敲打之後,顧樊氏母女兩個很是老實了一陣子,也不知是顧採鐲回了竹郡後給顧樊氏掰扯明白了,還是顧樊氏自己個兒想通了,總之這母女倆再不會在不該出現的時間裡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點。
就連第二日的端午節午宴晚宴,老夫人派了孫媽媽去請,兩人還是委婉的回絕、並不曾前來花廳赴宴。三夫人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咧性子,也看出了不對勁,當時還偷偷問三郎媳婦可是那母女倆惹了老夫人不高興。
皇甫惜歌笑道哪管她們是不是惹了老夫人,只要那孃兒兩個不總在內院兒裡頭轉來轉去,就是好事兒。三夫人笑著點頭稱是,她的二郎蕭孟秋太不令人省心了,那顧採鐲,又是個風情萬種的……
三夫人其實本不介意二郎的後院裡百花爭鳴。眼下除了琳兒這個正妻與瑾玉姨娘,通房沒有七八個也有五六個了,卻再沒個像瑾玉那般肚皮爭氣懷上一個半個的。子嗣自有天意與定數啊,三夫人也就漸漸絕了念想兒。既是如此,何必再抬進來個不省事的?
三夫人是這麼想,此時的顧採鐲在竹郡裡卻是一副瞧不上蕭二爺的架勢。原來是顧樊氏瞧著皇甫惜歌並不是個好惹的,最近幾日都在勸說女兒換個爺使勁兒。
“您必是琢磨著二奶奶膝下連個兒子都沒有,又是個不當家不管事的,家世也比不上那位,便比那位好欺負?若叫我說,我是寧可給三爺做妾,都不願嫁給二爺做妻,何況再照您說的去給二爺做妾去。”顧採鐲沉著臉叫顧樊氏趕緊打消心裡那想法兒。
顧樊氏一臉訕笑道:“娘不像你是讀過書的,你至少得給娘說說,為啥二奶奶倒不如三奶奶好欺負,也叫娘明白明白不是。”
“什麼叫破罐兒破摔您總知道吧?二奶奶左右生不出來一個帶把兒的,二爺又整日裡不著家,她那點子氣不全撒在瑾玉姨娘身上?我若生往上湊,您說我能得到什麼好兒?”
顧採鐲一邊給她娘講著,一邊打心裡恨她娘不成器,若是個明白事理的,當初何至於被爹變相休妻……孃兒倆淪落到在路邊賣大碗茶的地步。又何至於令她都快及笄了,還整日拋頭露面的,因此連個好婆家都尋不下。
“何況您聽我是這麼說,我又哪裡是非得給三爺做妾不可。那位三奶奶雖說不會像二奶奶這麼明目張膽的,卻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