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處的時間再長,情誼再深。他終究是懷著目的留在滕王身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念著回到長安,重新做杜家九郎。
高宗給了他信任,也願意繼續相信著他。杜燕綏清醒的知道,兒時那一抹意外的友情只是君臣相處默契的前提。
皇帝就是皇帝。他只是個臣子。從小到大生活在一團團秘密中,努力求生存的臣子。皇帝再給他多少承諾。此次平叛,也只能勝,不能敗。
杜燕綏到了兵部,照規定去校場點五百士兵。他帶了兩名千牛衛親兵,到了校場,心就沉了下去。老的老,小的小。十六至六十歲都要服兵役。給他準備的人,青壯只佔三分之一。老臣們肆無忌憚給他來了個下馬威。
他沒說什麼,也沒時間讓他去找兵部尚書斡旋。點完兵去領甲冑武器馬匹等。任軍器監丞的杜靜賢給了他最優良的武器:九弟,一定要勝!
杜燕綏心頭一暖,有些愧疚:三哥,上次租院子的事……
自家兄弟。親兄弟明算帳,租金該給的。哥知道國公府也難。杜靜賢笑道。他見左右無人,又悄聲說道,揚州刺史是我家尚書的門生。
皇帝令洪州刺史揚州刺史這兩名江南道的州衙長宮協助。知道了揚州刺史和兵部尚書的關係,杜燕綏就提前了防備。他輕聲道:多謝三哥。
杜靜賢大力的拍著他的肩:三哥等著你得勝回朝喝我的喜酒。
韋小婉明年二月十八嫁給杜靜賢。此時已是十一月中旬了。有三個月時間。
杜燕綏卻知道,越快越好。最好趕在年三十前結束這次平叛。喜慶熱鬧的過年。
離隊伍開拔還有兩小時辰,他匆匆的回了府。
府裡已得到了訊息。前院裡侍衛們都翻出了多年未穿上身的甲冑,站得整整齊齊。他們中有的跟隨杜如晦征戰沙場,有的是父親曾是杜如晦帳下親兵。聽說孫少爺要領兵平叛,一時間熱血沸騰。不等老夫人咐咐就自行披掛起來。
都散了。都跟著我去,府里老太太夫人少夫人怎麼辦?我在千牛衛挑了兩名親兵。相比戰場,杜燕綏更擔憂家裡。
孫少爺,你帶著饅頭吧!他十六了,壯的像小牛犢子。腿腳靈便,給你跑個腿傳個信都成。一名頭髮花白的侍衛推出了自己的孫子。
孫少爺,帶上我的吧!我能開二石弓百發百中,每天都揹著石鎖跑十圈校場!十六歲的饅頭眼裡閃爍著渴望。
又有幾名二十來歲的侍衛圍了上來。
這些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杜燕綏一時之間有些猶豫。把府裡青壯挑走了,國公府的安全怎麼辦?等我見過祖母再說。他扔下話,徑直去了正氣堂。
杜老夫人焦急的等著。
祖母!杜燕綏一笑,只是小股災民,您放心。
知道多少是在寬慰自己。杜老夫人眼圈一紅:起來。
杜燕綏望著祖母,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
杜老夫人厲聲喝道:此仗是你的第一仗。只能勝,不能敗。瞧你那樣,像個要出征的將軍嗎?
杜燕綏下意識的挺直了背。
府裡要帶什麼人不用你管,祖母已安排妥當了。會在城門外等著你。時間不多,去瞧瞧你母親和三娘吧。杜老夫人一氣說完就趕他走。
杜燕綏跪下給杜老夫人認真的磕完頭,臉上揚起了笑容:祖母,當初祖父上戰場時,你也這麼嚴厲麼?
杜老夫人揚起柺杖欲打,杜燕綏身手敏捷的跳開,笑嘻嘻的說道:我去見母親和三娘。您等著我過年,給我封個大利市!
等他走了,杜老夫人急步走到門口,伸手去扶尹媽媽的手:燕綏出不得意外哪!
尹媽媽寬慰道:孫少爺會得勝回來的。
☆、長逝
長逝
張氏已起了身。那身三品淑人的誥命服鬆鬆的披在她身上。挽了高髻,戴著七鳳七翟花釵冠。施了脂粉,容貌端莊秀麗。
她身後錦被堆著高高的,支撐著她能端正的坐在正廳的羅漢榻上。見著兒子的身影,張氏嘴角噙得一絲溫柔的笑。
杜燕綏進房瞧著這一幕,分外驚喜。他有很長時間沒見張氏下過床了。他都快忘記孃親打扮起來精神抖擻的模樣。
娘!你今天打扮真漂亮!杜燕綏快走幾步,跪在張氏身前,將頭靠在了她膝上,娘你一定要等著我回來!我不管你怎麼撐著,你都要等著我!
大夫說張氏拖不過年去。平時早就接受了母親快離開的現實。等他真要離開一段時間,杜燕綏心裡充滿了難捨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