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敏。我當然知道你沒有親自種植過藥材。夾到嘴邊的肉都有掉到地上的時候,何況是種植藥材,世上沒有哪件事會有十足的把握的,有四五成的把握就不錯了。況且,我們種植藥材只是為了增加收入,並不是孤注一擲,我們在種植藥材的同時也種水稻、水果,即使在種植藥材上沒有收入,我們也有其他的收入。”
李畫敏放心了:“阿宇,你這樣想。我就放心了。我是這般想的,咱們在百藥園種植白藥子、醉心花;在新開墾的山坡上種植八角,套種金銀花;在果樹底下種植金錢草。這金錢草、金銀花雖然價格低廉。可是容易種植,大量的種植,每年收入幾十兩銀子不成問題的。”
“敏敏,每年有幾十兩銀子的收入,已經不錯了。家裡這個果園每年就幾十兩銀子的收入。已經讓村上許多人眼紅了。在長樂村上,有近半多的家庭,一家人忙碌一年都沒有十兩銀子的收入。”趙世宇撫摸李畫敏的長髮,溫和地說:“敏敏,咱們一同努力。成功了咱們一同分享,失敗了一起面對。好不好?”
“對!無論成與敗,咱們都一同面對。”李畫敏激動地喃喃。
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相倚相伴。共度一生。
趙世宇把李畫敏攬在懷中,低沉地說:“我們嘗試種植藥材,或許能夠找到一條生財之道。但是如果因為害怕就不幹,我們將會永遠貧窮。”
過了兩天,月娘挑個吉日。把擺放在廳堂裡的新床、櫃子、梳妝檯都搬進東廂房。原來擺放在東廂房裡的竹床搬出來,新床和舊床並排擺放到一起。李畫敏佔了新床,趙世宇睡舊床。
從南山帶回來的藥材曬乾了,趙世宇和阿悅、阿森、阿豪把藥材拿去鎮上賣,到手了幾兩銀子。阿森、阿悅和阿豪信心倍增,約趙世宇上南山。趙世宇拒絕了,即將要建房子,作為趙家唯一的男子有太多的工作等他去做。
幾兩銀子對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阿悅兩口子、阿森兩口子和阿豪再次上南山,阿森還叫上他的兩弟弟。村上的其他人得知這一訊息,紛紛到南山去尋找藥材。
趙世宇又起了收購藥材的念頭。一天清早,趙世宇騎上棗紅馬,到縣城去了,他要去向三叔打聽近來藥材的行情。
李畫敏在家中用羊毛給自己做夾褂,她先把羊毛夾在棉布裡,擺得均勻整齊了,拿針縫得嚴嚴實實的不讓羊毛移動位置。
坤伯母來串門,與李畫敏在梧桐樹下談話。坤伯母打量李畫敏手中半成形的褂子,誇讚說:“敏敏,瞧你做這針線,是均勻而密實,真是心靈手巧。你婆婆是遠近有名的巧手,你這手工快趕上月娘了。”
李畫敏抿嘴笑,只當作這是客氣的話:“坤伯母你說笑了。我哪裡就能跟母親相比了。不過是母親趕牲口去山上了,我在家先做裡面的。露在外的針線,仍要等母親回來再做的。”
坤伯母是誇了李畫敏,接著誇李畫敏的堂弟李祥柏,說李少爺為人謙和,習武非常的用功,這般懂事的人不像是由丫頭們侍候長大的少爺。李畫敏心不在焉地應著,她牽掛去縣城的趙世宇,礙於坤伯母在她不好向小鬼打聽趙世宇的訊息。
“敏敏,不知李少爺可訂親了?”坤伯母不知李畫敏心事,一個勁地打聽。
李畫敏也沒有多想,漫不經心地說:“沒有哇。祥柏不過十四歲,三叔、嬸孃說等到他年紀大些了,讓他自己挑箇中意的好姑娘 。”
坤伯母樂得眉開眼笑:“李老爺、李太太真是開通的父母,這種婚姻大事,也讓孩子自己作主。”
“三叔、嬸孃不過是為祥柏著想,希望祥柏有個喜歡的姑娘相伴。”看出坤伯母眉宇間的笑意,李畫敏不得不多想:“三叔、嬸孃開通,跟坤伯母有啥關係?呃,不會是看中這位堂弟,想招做女婿吧。”
拜託!才十四歲的小男孩,就打他的主意了,是不是太離譜了?
但是,張依蘭不過十五歲。若不是坤伯反對,已經跟陳府定親了。古代的人喜歡早婚。
再聽坤伯母拐彎抹角地打聽三叔家的情況,李畫敏便知道自己猜測的事有幾分。李畫敏不肯向坤伯母交底,含糊地應著,反過來打聽張家的情況。
嗯,原來張家曾在京城居住過,曾顯赫過一時,後來因意外搬回省城居住,再後來就回這長樂村了。坤伯母很懷念在京城的日子!
該做午飯了。坤伯母告辭回家,李畫敏做飯的時候便打聽趙世宇在縣城的情況。小鬼說。趙世宇獨自騎棗紅馬,已經到縣城了,在三叔的藥鋪裡跟三叔談話。
晌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