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理,能不去她房裡就不去,一個月倒有大半個月宿在夏姨娘那裡。夏姨娘是王侍郎的一位上司所贈,長得漂亮,嘴巴甜,很會討人歡心,納為妾室的時候恰逢王夫人在家中侍候婆母,未進京都,家中一應事務都由夏姨娘打理。
後來王夫人來了,夏姨娘只能不甘不願的將內宅的事情交給王夫人,暗地裡沒有少給王夫人下絆子。而王夫人呢,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沒有故意為難夏姨娘,卻也沒有給她囂張的機會。
夏姨娘為王侍郎生了一兒一女,兒子今年十五歲,女兒就是王芙靈。王夫人對這一雙庶出的兒女面上還過得去,但夏姨娘不止一次的在王侍郎面前上眼藥,說王夫人苛待自己母子,王夫人被王侍郎說了兩次之後,很乾脆的撒手不管,更沒有教導過他們何為規矩了。
所以,當王夫人從相熟的人那裡聽說了蒙氏在幾個夫人的小聚的時候大讚怡昕孝順,並透露出對王氏的不滿時就明白了,這個從來沒有在自己面前學過規矩的庶女嫁到齊雲侯府也沒有把正經婆婆放在眼裡,還是像以前在家中一樣,以為早晚問個安,本就已經是孝順嫡母了--這正是她慣出來的,自己要收拾她會遭抱怨,那麼就讓別人收拾好了!
她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心裡很是快意,回到家就把夏姨娘叫到跟前狠狠地責罵了一頓,不出她所料的,才到晚上,夏姨娘就朝王侍郎哭哭啼啼的告狀,等王侍郎氣呼呼的訓斥她,說她太苛刻,沒有主母的樣子的時候,她淡淡的將外面的傳言說了一遍,沒有添油加醋--她相信她聽到的版本已經被人添油加醋了,自己沒有必要再添。
王侍郎聽完之後臉色一陣青一陣紅,他倒是不想相信,夏姨娘也哭天喊地的叫冤枉,王侍郎看著一本正經的正室,再看看彷佛受到了天大冤枉的妾室,最後採取了和稀泥的做法,吩咐這件事到此為止,不準再提。可是前天這傳言愈演愈烈,演變成了王侍郎女兒驕橫無禮,都是些不知規矩,也不守規矩的。
王夫人所生的兩個女兒,一個遠嫁到了江都,小的那個訂了婚,夫家也是江都,自然聽不到這些閒言碎語,可他另外還有兩個庶女夫家就在京都,嫁出去的那個還好,夫家自然清楚自己的兒媳是什麼樣的人,可沒出嫁這個就慘了,夫家直接找上門來質問,甚至有了退親的意思。
還是王夫人出面,安撫住了親家,才沒有出大笑話,但是王侍郎何曾丟過這樣的臉,想要質問王夫人為何沒有盡到嫡母的責任,王夫人淡淡的反問:「你不是嫌我對他們太苛刻,不讓我管他們嗎?」
啞口無言的王侍郎只能將這筆賬算到了夏姨娘和王芙靈頭上,一大早起來就讓人把王芙靈從齊雲侯府叫了回來,可是乍一聽王芙靈的話,他還以為是不是蒙氏不喜(霸氣書庫…提供下載)歡庶長子,連帶著也厭惡起女兒來(這是夏姨娘的說辭),他正想問個究竟,可王夫人哪裡會給他這樣的機會,立刻搶先一步開了口。
王芙靈猶豫了半晌,才期期艾艾地道:「她身邊有那麼多的丫鬟婆子侍候,我哪裡又能插得上手去?」
「你還敢狡辯!」王侍郎氣得一口氣提不起來,他抓起身邊的茶杯就砸了過去,罵道:「你知不知道現在整個京都的人都知道我養了一個目無尊長,不懂規矩的女兒,嫁進門去三年都不知道在婆婆面前盡孝,我丶我怎麼養了你這樣的啊!」
王芙靈不敢躲閃,任由茶水潑了一身,好在茶水早已涼了,只溼了衣裳,卻沒有被燙傷。夏姨娘心裡雖然恨女兒不爭氣,居然讓人拿著這麼明顯的把柄,臭了自己的名聲,還連累她在王侍郎這裡吃掛落,但終究是自己疼愛了十多年的寶貝女兒,連連叩頭,哀求道:「老爺,這件事情都怪婢妾不懂規矩,沒有好好的教導她,才會給老爺丟了臉,她知道錯了,回去之後一定好好地侍候婆婆,絕對不會再給您丟臉了。」
「不怕不懂規矩,怕的是明明不懂還要裝懂!」王夫人冷冷的插上一句,道:「要不是你仗著老爺寵愛,不把旁人放在眼裡,非要說我教導她們太過嚴苛的話,二姑娘也不會有今天。你看看三姑娘,一樣不是我生的,學規矩的時候一樣吃了不少苦,人傢什麼時候叫過苦了?現在呢,傳言紛紛揚揚的時候親家母也沒有上門來吱一聲,這說明什麼?說明親家母心裡有數。她當年要是沒有偷奸耍滑,和三姑娘一起學規矩的話,哪裡讓老爺丟這麼大的臉?」
「你現在就給我滾回去,好好的給親家母認錯,從現在開始好好的侍奉她,要是讓我知道再偷奸耍滑,找理由躲懶的話我非打死你不可!」王侍郎被王夫人說得愈發的惱怒起來,但他不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