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還會主動給你省工錢?
不過,正因為這樣。面兒才對他們放心。
他們擔心的有理,她因為沒算極樂洞天的成本,才敢給大家這麼高的工錢,還是按規矩來吧。免得惹人懷疑,笑道,“行。生意好。到年末我會發紅包。”
“這樣差不多。”劉大叔這才舒口氣下來,就是這樣面兒給的工錢都還是算高的。
“劉大叔劉大嬸,我先回去了。我今天必須回去的。”面兒邊說邊往外走。
“等等呀,我收拾一下,讓大娃和二娃送你。”上次面兒送了許多吃的給他們,劉大嬸想讓她帶點東西回去,所以說得婉轉。
“不用了。後天我等他們來。這路我都跑熟了。而且在前面還有個對在鄉間賣貨的夫婦在等我。”面兒已經跑到大門外。為了不讓他們送,撒了謊。
劉家的人追出來,面兒快得象只兔子樣,已經跑到嶺頭上。
“這孩子,跑這麼快!”劉大叔笑道。
“記住。後天劉大娃和劉二娃一定要來!”面兒在高處衝他們揮揮手,翻下一道坳裡,利用空間瞬移,已時便回到王家,繼續幹活。
過兩日,半下午時,劉大娃和劉二娃跟著小娥她們一起來了。
這次因是來幫工,跟著又要入冬了,劉大娃背了一大背衣物。劉二娃背了一背禮物,有些雞蛋、鹹蛋、一隻雞、一隻鴨子另有一大包炒花生、炒黃豆、炒胡豆和炒紅薯幹。
因為他們要來,頭天面兒已經和小娥娘把東廂原來王大寶住過的一間屋打掃了出來。
多了兩個年輕的娃,王家變得越發鬧熱。面兒安排劉大娃和劉二娃專門負責滾面和抓面,把王家另一把鐵爪啟用了,以提高抓面這一環節的產量。
由此一來。面兒能脫身出來,專門製作佐料,和搬面進空間去曬。只三日後王家泡麵日產量達到了千個。
可是新的問題又出來了,倉庫開始不夠用了,為了不影響生產,倉庫裡不能斷麥子。只半個月生產下來,王家和林家的幾千斤麥子給磨光了,張大叔把他家的麥子賣了兩千斤出來,這讓面兒想到一個問題,得提前囤上幾萬斤麥子,不然到過年前後會斷貨,然而王家的倉庫只能囤一萬斤,林家的倉庫又太小。
趁著正在建烘房,面兒以十二兩的價讓石工們再倉庫後面再加造兩間倉庫。
好在原來爹孃有留了一筆錢下來,不然面兒這才賣半個多月的泡麵,哪有那麼多餘錢搞建設投資?
立冬時,王家的烘面房、煮麵房和倉庫都修建好了,連著各式器具的投入,這回面兒可是花了七八十兩銀子。
在古代生活越久,她越能體會到七八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怎麼都要當現代人民幣二十萬。
前世銀行卡上的錢從沒上過兩萬,在古代搞生產投資,卻花了二十萬,雖然有極樂空間在手,花這麼錢投資做泡麵,面兒心裡還挺發汗的!
新倉庫一修好,在裡面生火乾燥幾天,角落四處撒上石灰,面兒又囤了四萬斤麥子,這又是八十兩銀子的投入。
爹孃留下的二百兩銀所剩無多,雖然方便生意紅火,面兒心裡更顯緊張。這要好久才賺得回來的哦,因此更加小心,做的食物生意,從生產到賣,都反覆給大家打招呼,不只要加強衛生,更要提防有人來使壞。
接著烘面房和煮麵房投入使用了。
每天煮上三五百斤面,是很嚇人的勞動,煮好要裝進小竹筐或小鐵盒裡,瑣碎的事務一多,現有的人手便牽扯不過來。
面兒只請了張家和林家兩家幫忙,工錢給得又高,別的村鄰本來羨慕得很,不少人三天兩頭來找面兒,希望給王家幫忙,所以索性增加了郭家的大叔、許家的大娘、陳家的嫂子和潘家的大兒子。
有十三個幫工了。面兒作了分工調整,把小娥爹叫到抓面室裡,張大春和潘家大兒子調進到制面室外面,張大叔和郭大叔磨面。
陳家嫂子廚藝不錯,面兒讓她專門做中午飯、家務和分包佐料。煮麵室兩個女人,烘面室兩個人,煮麵和烘面的兼顧包佐料,白雲村家家都有人在王家掙錢了,再沒人羨慕張家和林家了。七戶人家變得更團結,王家泡麵的產能大幅提升,冬至前幾天突破到每天生產一千八百個。
除了巡城本地人的消費,二道販子越來越多,王家根本不需要萬廚子介紹的大單,一千八百個泡麵,每天賣得精光。
張大叔和小娥爹不再催面兒找萬廚子談大單的事了。
就目前人手和設施,這樣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