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回去跟溫郡王太妃商量一下,請她出面駁斥那人幾句,事情就過去了。等風聲沒那麼緊了,要如何處置這造謠之人,還不是隨您和皇上的意思?要是現在就公開我的身份,不是對您的名聲有損害麼?”
太后又是感動,又是愧疚,忙道:“好孩子,苦了你了,難為你如此深明大義。放心,這件事交給母后,一定為你辦得妥妥當當的!今後你想要什麼東西,也只管對母后說,母后都答應你!”
青雲笑著道了謝,還頗有深意地道:“女兒也不求您什麼,只盼著您將來想要給女兒安排什麼事,都能聽一聽女兒的意見,就足夠了。”
太后自然一口應下,也沒有深想,就下旨請了溫郡王太妃進宮。老太妃如今雖然一心教導嗣孫,旁事一概不管,但對這些流言也多少有些瞭解。為了嗣孫日後的前程,她對太后的要求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出了宮就直接找上宗令南陽王的王妃,向她抱怨外頭的流言,直接將當年常到王府診脈的太醫罵了個狗血淋頭:“若不是他無能,我兒子怎會死?又因他沒有摸出兒媳的喜脈,兒媳差一點就沒了胎,我沒找他算賬就罷了,他還要在外頭胡說八道?真是可惡之極!”
南陽王妃其實是個知情的,聞言也會意地附和了幾句,然後就告訴了丈夫,南陽王親自出面,把那放謠言的人抓了起來,連太醫也被趕出了太醫院,這件事似乎就過去了。
可偏在這時,又出了另一則謠言,指清河縣主絕對不是野種,因為她是先帝與當今太后親生的女兒,竟是正宮嫡出的大公主呢!只不過當年太后為了爭寵,將剛出生的女兒偷龍轉鳳,換了個男嬰,才會導致大公主流落在外多年,直到前些年才藉著溫郡王之女的名義迴歸宗室罷了。
這個謠言一出,整個京城都震動起來。
第一百零三章 蜚語
青雲一聽說這個謠言,就立刻警醒起來,跑去見了太后:“這背後的人一定就是楚王太妃!別瞧她如今只是傳我的身世流言,看她這一層套一層的,就算世人沒議論到我頭上,也要將輿論往我身上引,外人不知情,還以為後一個流言其實是為前一個流言辯解來著,搞不好還以為最新的說法是我自個兒弄出來的。母后您等著瞧吧,這流言如今已經說到您身上去了,遲早會牽連到皇上的。您還不肯採取措施嗎?!”
太后居於深宮,對外頭的訊息不算太瞭解,之前因為世人皆知她寵愛清河縣主,所以有進宮請安的皇親命婦將事關青雲的流言告訴她,這回流言直接說到太后頭上了,旁人哪裡敢多嘴?頂多是從宮人處影影綽綽地知道些影兒,直到青雲進宮,她才知道詳情,生氣之餘,也有些遲疑:“你就這麼肯定是楚王太妃做的?不能吧?如今她被你楚王叔與靖雲哥哥聯手看管起來,哪裡還有心思人力去做這些事?況且皇上的龍椅已經坐穩,你靖雲哥又不肯聽她的指派,她在外頭宣揚這些流言,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難道她做什麼事,就一定要有好處才會做嗎?”青雲跺腳道,“您就不許她只是為了洩憤?!反正她想要的東西已經沒希望得到了,所以也不想看到您過得舒服。您道我為什麼肯定是她做的?那傳流言的人既然知道當年偷龍轉鳳之事,怎麼只說我被換下,卻沒提換上的人是楚王妃所生次子,而只以簡單的‘男嬰’兩個字替代?肯定是她既想給您添堵,又不願把自己牽連進去呀!”
太后如夢初醒:“是呀,若是其他知情人傳出來的,為何不提當初換上的是楚王之子?”她又是恨又是後悔:“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狠下心來,將她關在宗人府算了。讓她出去度日,倒讓她有機會攪風攪雨了!”又命人趕緊請皇帝過來。
皇帝沒多久就來了,他也跟青雲想到了一處,懷疑楚王太妃就是幕後的始作俑者。但問題是他派人去問過潛伏在楚王莊外頭的人,都說莊裡沒有可疑的動靜,楚王太妃手下的人也沒再出莊來了。連老楚王都不再派人出莊,加上楚郡王也搬到莊裡陪父母同住,莊裡除了派過兩次人給京城裡楚郡王妃和世子送東西,就幾乎閉莊不出,他們完全沒發現什麼異狀。
作為對長輩老楚王與楚郡王的尊重。皇帝手下的人從來不會潛入他們的內院去察看動靜,因此對於楚王一家內部發生的事,並不是十分清楚。老楚王與楚郡王循例上了端午節的請安摺子。一應節禮等物,都沒有異狀,想來莊中平安無事。可如果在外頭傳流言蜚語的人就是楚王太妃,她不可能沒有一點動靜的。
皇帝對太后和青雲道:“這種時候,只要能把事情查清楚,有的細節就沒法講究太多了。朕已命人設法打聽楚王莊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