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了官員勳貴們的女兒進宮說話呢,齊王妃才被放出來不足三年。平日又極少出門與人來往,能知道外面什麼事?她怎麼就被齊王妃說服了呢?她剛剛是真覺得,在清江王的婚事上頭,齊王妃比自己這個嫡母更有發言權的。真是邪門了!
青雲一瞧,就知道她的耳根子又軟了,叫人三言兩語便牽著鼻子走。這也讓青雲警惕起來——那齊王妃絕不是個簡單人物!
太后發現到了不對勁的地方,馬上就改了主意:“我要見那幾家閨秀,也不必非得讓齊王妃帶人來——叫她們自家長輩帶了人進宮請安就是。好不好的,我眼睛能看得見,別人說多少好話都無用!”
於是她就派了小太監到那幾戶人家傳旨。召幾位夫人與姑娘明日進宮說話,端得是雷厲風行,讓青雲大為驚訝。
誰知那四戶人家裡。倒有三家請傳旨的小太監轉告太后,說他們的女兒病了,怕過了病氣給貴人,不敢承召。太后得知後氣得直拍桌:“哪裡有這麼巧的?三家的女兒都病了?只怕我不召人進宮,她們也不會得這個病!”
太后近日在給清江王相看的訊息早就傳遍了京城,差不多的人家都知道了,再加上早上齊王府又有風聲傳出,說齊王妃在太后面前舉薦了那幾家的姑娘。那幾家心裡無論如何埋怨齊王妃,也不敢真讓孩子進宮去——他們的女兒如此出色,萬一真被太后看中。封為清江王妃,那可怎麼辦?
別說清江王年紀已大,外形又肥胖不堪。光是他的出身,就夠叫人防備的了,別看小皇帝如今好象跟長兄很要好,誰知將來會如何?
這三家人的想法不能說不對,只是方法用錯了,沒有打聽清楚其他人家的反應,就不約而同地用了裝病的藉口。太后一聽就知道是說謊,只覺得他們瞧不起皇家,心裡早已生了厭惡。
倒是剩下的那一家知機,非常老實地接了旨。他家曾有一位老姑太太嫁到羅家,跟著丈夫兒女一起被處死了。他家雖不曾受到牽連,但十幾年擔驚受怕的,也吃夠了苦頭,聽說這件事,就覺得是個東山再起的好機會。
第二日,他家太太特地將兩個女兒打扮好了,帶進宮給太后請安,舉手抬足、言行舉止,都叫人挑不出錯來。太后一瞧,就覺得世家出身果然不凡,再看兩個女孩子,大的那個有十七了,穿著一身紫紅色的衣裙——真糟糕,這是太后最討厭的顏色——又戴著一頭的金釵步搖,臉上塗脂抹粉的,倒也顯得挺美貌,還十分雍容華貴,但年輕的姑娘這般打扮,未免太俗氣了些。太后心裡就已經有了幾分不喜,認為這不是個合適的人選。
倒是他家小女兒,清秀伶俐,靈氣逼人,不但說話很討人喜歡,才十二歲就已經熟讀詩書了。太后瞧了歡喜,一問,才知道這小姑娘是庶出的,一直養在嫡母跟前。她心裡不由覺得可惜,年紀太小了,又是庶出,配不上清江王,倒是……可以考慮兩年後納入皇帝的後宮,做個低階的妃嬪。
青雲躲在碧紗櫥後頭偷看,自然將這姐妹倆的行止看了個分明。她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兒……
等那家母女三人離開了,青雲又透過窗子看著她們走出慈寧宮大門,方才轉身去找太后。
太后笑吟吟地道:“這做姐姐的雖然長得不錯,人也老成,就是俗了些,不大配得上你大皇兄這樣的才子,倒是那小妹妹不錯。青兒,你說過兩年讓皇上收了她入宮如何?出身是低了點,做個才人、婕妤的也夠了。”
青雲忽然明白了,笑道:“怪不得我瞧那母女三人透著古怪,原來她們是打著這個主意!”於是向太后解釋:“這家人既然是世家出身,教養女兒總該有個標準,而且他家從前得罪了皇家,好不容易進趟宮,怎會不事先打聽清楚母后的喜好?凡是進宮來請安的,誰不知道母后討厭紫紅色的衣裳?也就只有楚王太妃會穿罷了。他家大女兒卻敢穿,這分明是故意討母后的嫌!”
太后恍然,旋即惱了:“他家原來也跟那三家一般可惡!虧我還覺得他家小女兒不錯!”
青雲淡淡地道:“他家看不上大皇兄,卻很願意跟母后做親家。誰家庶女敢在嫡母嫡姐面前如此張揚?她上趕著討母后歡心,她嫡母嫡姐毫無所動,可出了殿門,她們臉色就變了,那小姑娘也立刻老實了許多,在嫡母嫡姐身後恭恭敬敬的,她姐姐是眼尾都不瞄她一眼,跟在殿中姐妹情深的模樣差太遠了。可見她母女三人平日裡相處遠遠沒有在母后跟前表現的這般親密。我覺得,他家大概是有意讓庶女在母后面前露臉,打的也多半是您想的那個主意了。”
太后更加氣惱:“可惡!皇帝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