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了些,說話時也更和氣些,更有耐性。言談間偶爾還透露出自己這幾年閒下來時修習的才藝。其實只是點皮毛。但託了清江王這位真正有才的皇兄的福,她三年來耳渲目染,那點皮毛也足夠讓人刮目相看了。眾太太們又不約而同地回想起當年溫郡王太妃年輕時也有過才名,還有溫郡王妃姜氏原是出身書香望族,書法、棋藝都有些名氣,難怪清河縣主也如此不凡,這是家世淵源之故!
青雲認祖歸宗後,社交圈子一直很窄,除了宮中和城外的莊園,很少到別人家去。也就是去年才添了姜家這一戶親戚走動,另外就是幾家與太后或溫郡王太妃關係比較好的宗室家裡,一年裡頭還能上門拜訪個兩、三回。這是她頭一次出現在士人與中、低層官員的圈子裡。甫一出現就得了好評,從今往後,外界再提起她這個有些神秘的宗室貴女,便不僅僅是“身世神秘”、“沒落王府的孤女”以及“太后寵愛的義女”這三個標籤了,也開始出現真正與她本人性情有關的評價:溫和。有禮,端莊,貴氣,有才華……等等等等。至於是真是假,倒是沒幾個人在意,反正她們眼睛看到的清河縣主。就是這樣的形象。
託青雲今日裝逼成功的福,與她交好的周楠也得了許多好評。周楠不用裝也是個真正的淑女,在外省幾年。當家作主,也歷練得十分能幹爽利。有經驗、有眼色的太太們只須觀察一陣子,就知道這是個上好的媳婦人選,而且很適合做嫡長媳、宗婦一類的,自然就熱心地打聽起了她訂親沒有。
周王氏心中驕傲得不行。雖然人家對她長子沒啥興趣,讓她覺得有些掃興。但能給女兒尋門好親事也不錯,說不定還能幫扶兒子一把呢,忙忙將女兒還未許人之事說了,又在那裡感嘆:“說來都是我們家老爺糊塗,把女兒帶到任上這麼些年了,竟沒給她挑一個稱心如意的女婿,害得孩子如今都成老姑娘了。我這心裡是成天都在愁啊……”
“前兒太后召了楠兒入宮晉見,不是說了會為她的親事做主麼?”周老太太大概是終於忍受不了兒媳的張狂樣兒了,終於吐了她的嘈,“有太后在,你還有什麼可愁的?”她覺得周王氏一定是忘記她們已經沒辦法決定周楠的婚事了。
周王氏正說得興起,被婆母這冷水一潑,頓時噎住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
其實她是真心想給女兒說一門好親的,可婆母這話一出口,在場的太太們誰還願意再提這事兒呀?萬一傳到太后耳朵裡,太后覺得她們的兒子本不上週楠,那豈不是很丟臉?
場面有些冷清,有些難堪,青雲低頭喝了口茶,當作什麼都不知道。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太太倒是個和氣人,非常有眼色地提起了別的話題,都是京中最新的傳聞之類的,漸漸地又把席間的氣氛帶動起來了。
有人提起了這兩日剛到都察院報到的一位關經歷,由於他新來,當時周家的帖子都送完了,他自然是沒有份的,周康後來補了一份送給他,他卻說自己剛到京中,妻子染了風寒病倒,家中忙亂,實在無法赴宴。大家開始討論這位關經歷的人品如何,他的太太性情好不好。
說起這位關經歷,卻也是世家之後,族人曾經也在京中為官的,只是後來沒落了,直到關經歷,才再次出了京官。鄰席的周楠回頭問起關經歷是哪裡人,便笑說:“倒是有些淵緣,家父在錦東為官時,同僚裡有一位關通判,就與這位關經歷是族人呢,我還跟關家的姑娘交好。”
青雲挑了挑眉,嘴角露出了明瞭的微笑。果然席間就有人說起:“這麼說來,齊郡王妃養在跟前的那個女孩兒,好象也是關家的?”
最早提起關經歷的人笑道:“我原也以為是一家子,不過這裡頭看來有些誤會。昨兒晚上我去關家探關太太的病,才知道他家聽說了關姑娘的事後,也十分吃驚,原以為那姑娘小小年紀就夭折了,沒想到現在還活著,便打發人去接來吃茶,順便問問她這些年過得如何。誰知齊王府的人報給王妃知道後,連門都沒讓關家的人進,就把人當叫花子打發了。關太太氣不過,又打發人到關姑娘清修的庵裡去找人,那關姑娘也是閉門不見。關太太氣得直罵呢,說關家的家教絕對教不出這樣的姑娘,況且族中那個女兒早就死了,怎麼還在這裡,又對族人避而不見呢?”
眾人聽了,都吃了一驚,有人便道:“難不成,她壓根兒就不是關家的女兒,不過是恰好姓關,才攀人家的門楣,想要抬高自己的身份?如今關家人進京了,她怕被拆穿,所以才避而不見的?”
眾人你望我,我望你的,又偷偷去看青雲。青雲故作嚴肅地道:“竟有這種事?那可得查清楚,太后還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