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3 / 4)

小說:青雲路 作者:九十八度

調來的吏員正合力操作著一臺結構簡單的器械,似乎是兩個卷著繩尺的轉軸,呈直角分列,名叫“丈量步車”。使用時,需要一個人留在原地固定好它,然後一人執其中一條繩尺的尾端朝西,另一人執另一條繩尺的尾端朝北,呈直角方向拉著兩條繩尺向外走,一路走,一路不停報出長度,等拉到繩尺盡頭,正好是十丈,也就是一百尺。根據官府給出的標準,150丈為一里。青雲心下算了一算,覺得其中的計算步驟還是挺麻煩的。

除了這種看起來似乎挺先進的丈量步車外,大多數吏員使用的是另一種更為簡單的工具,看起來有點象是圓規,他們稱之為“步規”。步規的兩隻腳距離是固定的,正好是五尺,使用步規量地,每一次量得的長度稱為一“叉尺”,長十六叉尺,寬十五叉尺,就是一畝地了。

吏員們要在荒原上精確地量出土地的面積,平均分成五十畝一塊的土地,劃上界線,豎好界碑。由於土地是要平均分給老兵們的,因擔心他們得了土地後會挑剔,吏員們做得格外認真細緻,工作速度就慢了下來。半日過去了,也不過量了百多畝。

青雲覺得這樣不行,心下盤算了一番,便找到劉謝私下提了個建議。

龔知府之前說過,要從長雲山腳下的吉門子莊出發,往北七十里,往西七十里,在這一大片土地上量出要分給老兵們的田地。七十里就是三十五公里,如果這一整片都是平地,都可以開墾成農田的話,則完全超過一千平方公里,也就是一萬五千頃的面積,根本用不著量得太過精細了,四四方方地把地一畝一畝劃好,邊邊角角不必去管它,這樣也可以省下不少時間。若是有哪個老兵拿到地後嫌自己的廢地多,那就把鄰近的邊邊角角零散地塊補償給他就行。

劉謝與周康商量了一下,又問過同來的熟手吏員,覺得此法可行,便照著做的,果然提高了效率。眾人都覺得一個月內完成任務並不是做夢,等差事辦好了,他們也就有機會受嘉獎了,立刻覺得更有幹勁了。

有人休息時抓起一把泥土細瞧,都笑說:“看起來是能種出糧食的土地,若是侍候得好,用不著兩年就能豐收了,說不定比咱們那裡還強呢!”

另一個人便笑話他:“你若真的動了心,大可以向府衙買一塊地去!這地便宜得緊,比在南邊買地划算多了。就怕你找不到人手耕種,只能拋荒!”

那人便不服氣了:“誰說我找不到人手?大不了僱幾個東秦人得了!先前不是總有東秦人過來給我們做長工麼?只不過這兩年少了許多罷了。”

青雲正在一旁幫著計算土地面積,做標籤,登記入冊,聞言心下微微一動,但很快就打消了念頭。買地種糧食什麼的,回報太慢了,劉謝可能只在這裡待三年,她還是不要費這個事的好。況且她在此地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未必能找到人耕種呢,倒是可以找找其他來錢的法子。她雖有幾百兩積蓄,但每日支出不少,比從前在清河時花的錢多了,坐吃山空不是長久之計。

太陽西斜時,眾人收拾東西,動身返回吉門子莊。最接近村莊的土地基本丈量完畢了,明天開始,要往再遠些的地方去。

一行人有說有笑地騎馬走著,青雲趁機向一位熟悉丈量事務的吏員討教,說話間,遠遠地瞧見吉門子莊外有人騎馬等候。她定睛一看,卻是曹i明。

他怎麼來了?

ps: (經常看到這種忽然亂入的第三人視角敘事方式,我也試一試……)

第二十九章 夜談

曹玦明是送藥過來的。他送的不外乎解暑的、治水土不服的、治外傷等用途的藥,以及一種塗在臉上、手上或身上的油脂狀半液體,可以大大緩解被風吹日曬傷害到的面板。若是在早上出發前,他送出這些東西,可能這一票大男人裡沒幾個會對此有興趣,但他在傍晚時送來,眾人都已經吃過苦頭了,對他送來的藥自然熱情無比。

此時天已經黑了,曹玦明又是走了遠路過來的,身邊除了馬,就只帶了一個麥冬,周康便留他們吃飯過夜,反正山洞裡有的是地方。只要被鋪什麼的準備好了,住山洞比住帳篷舒服些。

曹玦明欣然答應下來,又去給馬留安診脈,開了點現成的藥丸,並且給丈量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都把了脈。他還拿出一個消暑茶的方子,材料都是現成的,讓眾人明日早起熬上幾大壺,隨身帶著隨時喝幾口,可以大大減少中暑的可能。眾人都十分感激,連馬留安也十分給面子地在吃過藥後,很快就爬了起來,跑到眾人吃飯的地方向他表示謝意。

青雲遠遠瞧著他與眾吏員相談甚歡的模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