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指揮官墨戀在戰鬥一開始就讓突擊艦以最高度突進目標直指對方立方體大陣的側翼,雖然是箭頭,卻不是直線進擊,而是弧線環繞——這是在用遊射調動對方陣型。
對於藍軍這種大膽到近乎瞧不起人的行動,紅軍也立刻予以回應並且更加激進,整個防禦艦隊的光束炮同時發動了攻擊,就像完全不考慮損耗似的,連續三次齊射。
無數炮擊對藍軍突擊艦群造成的損害並不大,一來,雙方距離尚遠,紅軍的炮擊經過長距離衰減,只能削弱部分藍軍突擊艦的防護能量,並不能破防,除非被太多炮火擊中,二來,命中率也是個問題,還是那句話,距離太遠,三來,就是新裝備的威力問題了,雖然攻擊者威力提升了,防禦者防禦力也提升了不是?第四麼,就是操作者的問題了,對於新裝備不習慣,命中率也會降低很多。
當然,因為是演習的關係,這些攻擊都是透過各艦資料反饋到演習指揮部的智腦,進行演算的,那些光束也並不是攻擊性光能炮擊,而是一種……較為單純的射線光,只會讓照射到的戰艦接收到某些光訊號,記錄“炮擊效果”罷了。
那些電磁炮、導彈等等物質攻擊到是實物,可威力也都是調低的演習彈,即便被擊中,戰艦也不會產生爆炸或者其它損壞,同樣的,會有智腦根據攻擊的資料計算出艦體的損傷甚至還會模擬出相應規模的震動,被判定擊沉的戰艦會在原地滯留直到演習結束。
除了不會死亡外,這樣的演習很接近實戰,當然也能相當真實地反應出兩方的實力。
在經過一番光束攻擊的洗禮後,大約只有有十數艘比較倒黴的突擊艦停留在了原地,這其中大部分到是對方的戰略艦和核心艦的功勞。
抗住了第一輪狙擊的突擊艦艦隊開始了更加快速的機動,迅速逼近了紅軍的左翼,在此期間,紅軍出乎意料的沒有在進行第二次狙擊,反而是重新進行了變陣,左翼、右翼、上部和下部開始分裂,然後,形成了一個類似圓形的陣勢。
在這個過程中,藍軍的炮火也開始發話,只可惜,由於紅軍變陣速度快,戰艦座標變動大,尤其是前後的戰艦經常在防禦能量耗盡前互補,藍軍的炮火收效不大,但持續的火力射擊,也陸陸續續“摧毀”了一些紅軍艦隻。
可能的確是新艦不好掌握,也有可能是相互間配合不利,這個時候,原本還算順利的紅軍變陣忽然出現了問題,左翼和中軍的交接點上,幾艘戰艦的調配出了岔子,引發了一陣小小的混亂。
但就在這時,藍軍突擊艦隊衝到了近前,紅軍部隊開始前進,企圖從側面阻斷敵突擊艦隊的攻勢,不過卻立即遭到了藍軍炮火的干涉,猛烈的支援炮火加上左翼陣型內的混亂,紅軍陣型開始出現斷層。
紅軍指揮官也發現不妙,當機立斷,臨時分出了部分衛弓護衛艦,組成編隊,向藍軍突擊艦隊衝去,這種近空防禦戰艦對藍軍的突擊艦還是有很大威力的。
不得已之下,藍軍突擊艦隊只得再度開始了“遊擊”,一次齊射給紅軍左翼造成持續混亂後,又開始了繞圈,紅軍護衛艦則開始緊追,另一邊,紅軍上方部分戰艦也開始轉向,似乎是要加入殲滅藍軍這支突擊艦隊的隊伍。
就在這時,一道道沉沒判定驟然出現在了紅軍指揮席上,原來變陣之餘,藍軍居然將炮火轉向了被撤到右翼的巡查艦身上!這些偵查、巡查用小型艦哪裡承受得住核心艦和戰略艦的炮火?頓時一艘艘沉沒了。
而另一邊,藍軍突擊艦隊也減緩了前進的速度,並在前進中將突擊艦隊一分為二,前軍依然進行轉向,往紅軍右翼繞去,後軍卻是往上撩,向紅軍上方艦隊衝去。
這是要衝陣!
而此時,紅軍方面已經損失慘重,右翼艦隊被藍軍遠端炮火奇襲,其中巡查艦損毀量達到了總數的一半,上方艦隊分出了部分戰艦,實力削弱,被藍軍衝陣突擊艦隊攪得大亂,左翼自身產生了混亂。
這下子昂塞雅和牧野蕊頓時急了,顧不得相互間的分歧,開始了協作,努力配合,協調戰局,至少中軍艦隊和下方艦隊穩住了,左翼艦隊因為外部威脅轉向,也開始重新好轉。
但右翼艦隊倒黴了。
雖然損失了不少巡查艦,右翼主力艦隻還損失不大,尤其是紅軍將核心艦平均分攤到五支分艦隊,因此,戰鬥力尚存,可是,由於昂塞雅和牧野蕊一開始相互爭執不下,導致了五支艦隊幾乎是平攤了所有戰艦,雖然數量比分成九支分艦隊的藍軍多,單論戰鬥力,卻比衝來的,純粹由突擊艦組成的藍軍艦隊差太多了,只能藉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