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的想法。
因此,他的話聽起來顯得條理不夠清晰,或者說過於天馬行空了。
這講話的人如果愛瞬移,那聽的人就會很吃力了。尤其是像孫芸芸仨,他們根本不瞭解李悠然,聽那李悠然一會講到豬,接著又從豬扯到師傅,師傅講著講著又變回了豬。搞得三位聽眾是一頭的霧水,加滿腦子的疑問。
想開口問個明白吧,對面這位還很霸道,不讓你打斷他的講話。
幸好,場上的聽眾還是有能聽明白的。孫勝己從李悠然的自述中發現,自個對這個徒弟的關心,還是太少了。
原本自己以為教給他最上乘的功法,為他煉製最合適的丹藥,甚至還由著他性子讓他在宗門裡養豬,這已經是一個師傅能做到的極限了。自己怎麼著,也算得是個好師傅了。
可現在聽了李悠然的獨白才發現,自己是太想當然了。當初在做這一切的時候,自己沒能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所以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一個孩子他真正需要什麼。
他們需要交流,需要玩伴,還需要親人長輩的關愛。可是這些,自己都沒能給他。自己只知道督促著他日復一日的修煉,覺著那樣都是為他好。
這想法或許沒錯,自己的出發點更是為了他好。可是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是個人,他有著自己的情感世界。自己以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了呢?
師傅又被寫成師父。既應該是老師,也應該是父親。老師的義務自己或許完成了大半,可父親這一塊自己又究竟做過多少呢?
這一刻,他突然覺得自己的情商似乎不夠用了。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像一個普通人那樣去看問題。
這些東西,是一個修仙者該去考慮的嗎?
是的,他有些動搖了。以前如一黑一白般清楚明白的道理,此刻竟然變得有些模糊了。
對於凡人的那些情感,他不屑與去接觸與瞭解,總認為修仙者就是要斬斷七情六慾,舍仙道外別無他求,唯有這樣才能求得長生。
可是,如果大家都修煉成那樣,那麼仙人跟一塊石頭還有多少區別?
仙人、仙人,他首先還是個人啊。
他意識到,自己以前對仙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