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3 / 4)

小說:日德青島戰爭 作者:抵制日貨

說:太沉了使起來不順手。

晉武帝死後,惠帝登基,天下太平,武將失寵,文官掌權,李坤失寵告老還鄉。李坤回家後看著關羽的這把大刀,自己又上了年紀,思來想去也不知怎麼處置?他的兒子見老爹在揣摩這把大刀,便出注意,道:“父親,這刀太重使用起來費力氣,留著也是塊廢物,年頭長了慢慢的就爛掉了。這刀鋼口好,何不改成短把的腰刀?使用起來既輕便又順手!”兒子聰明,這注意好,李坤聽從了兒子的建議,把關羽的那把大刀送到了鎮上鐵匠爐前,煅改成了短把的手提腰刀。煅改後的手提腰刀由於刀的鋼口好,煅打刀的鐵匠手藝也好,基本上沒有損害這把刀的鋼口,刀刃還是那麼鋒利,削鐵如泥。

世上的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硬的一面,軟的一面;陽的一面,陰的一面。根據陰陽五行學說世上的事物都有相剋相生,比如說這火克金,世上所有的金屬都怕火燒,但有些金屬熔點搞些,有些金屬熔點低些。關羽的那把大刀在打造時加了金子和青銅,金子珍貴就珍貴在它的抗氧化上,沒聽說誰家的金子長了鏽。青銅這東西確實抗腐爛,埋在地裡的青銅鼎挖出來時,大概三四千年了,專家正在研究它為什麼沒腐爛掉,但有一點後人應該知道,青銅喜水,它吸附一定程度的水分才能抗氧化抗腐爛,所以傳說中的關羽的那把大刀得經常地放在水裡泡著。但青銅比鋼的熔點低,這就使這把鍛造後的手提腰刀被滄口村侯家族人,藏在侯家祠堂的天花板上,被侯七和日本人一把火燒掉的原因。

李坤將軍手握著那把鍛造好的寶刀,愛不釋手,並給它起名叫“坤龍寶刀”。晉朝滅亡後,經過南北朝,隋文帝統一大業後得了這把寶刀。他視為珍寶,常常地披掛在腰間。隋末,隋將李淵反隋推翻了隋煬帝的暴虐無道,建立了大唐,得了這把寶刀。午朝門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帝寶座。貞觀八年太上皇李淵駕崩,這把寶刀被李世民䝼受了去。

唐亡,趙匡胤做了北宋的皇帝,這把寶刀在五代時流落在了民間,建隆三年他下召尋找這把寶刀。天下太平了,趙匡胤酒杯釋兵權,這把象徵亂天下的寶刀,不能留在民間惹是生非,所以他是想方設法把這把寶刀弄到了手。從北宋到南宋,別看那些皇帝沒本事,可在這之前卻是一百二十年沒戰事。到了宋徽宗就不認得刀槍劍戟了,只知道寫詩作畫,把宋太祖趙匡胤傳下來的寶刀,送給了他得寵臣高球高太尉。高太尉就是用這把寶刀,把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騙進白虎堂抓起來的。施耐庵老先生在寫《水滸》時,沒有寫明白高球高太尉手中那把寶刀的出處和寶刀的刀名,既然是寶刀,必定有刀名和出處。據傳施耐庵老先生在寫《水滸》初稿時,介紹了高球手中的那把寶刀的刀名和出處,但經羅貫中老先生初審時認為單行本卷帙浩繁,非一般有錢看官能夠購齊,又因《水滸》是以描寫人物為主,刪除那把寶刀的刀名和出處的冗長描寫,不會影響《水滸》的內容和旋律。元太宗窩闊臺一二三二年滅南宋後,這把坤龍寶刀又被蒙古人擄了去,看起來還真是寶馬陪好鞍,英雄挎寶刀。

永樂皇帝朱棣在北京城當燕王時,他有一個家將叫侯符,很受他的寵幸。永樂皇帝渡天津南下,到南京去跟他的侄子惠帝朱允炆爭奪皇位時,侯符立下了汗馬功勞。永樂平定了南方後,在永樂掃北清剿蒙古韃靼時,侯符立下了戰功並俘獲了至正皇帝妥歡帖睦爾的妃子。這個妃子是至正皇帝妥歡帖睦爾的愛妃,可漂亮了,真是國色天香,有傾城傾國之色,真可謂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在押往北京城的路途中,侯符看著妥歡帖睦爾妃子的美麗相貌,捨不得虐待,一路上百般殷勤照料,這位皇妃沒受到半點委屈,這使至正的皇妃很受感動。至正皇妃看看元朝已經滅亡,至正皇帝也不知被明軍殺死在了哪裡?又見侯符對她如此這般地照顧,認定侯符是世上少找的好男人,便對侯符有了愛慕之心,產生了感情,還沒到北京城至正皇妃就已經愛上了侯符。

永樂皇帝雖是個治理天下的能手,但也是個老色鬼,至正皇妃一押到北京城,永樂皇帝見了眼珠子險些掉出來,他哪裡准許這位美女再去愛侯符?永樂皇帝畢竟有心計,他知道這位美女愛上了自己寵將,但他並沒有怪罪侯符。永樂皇帝心裡明白,至正皇妃對侯符產生愛慕,那是這位美女個人的感情問題,與侯符沒有干係。如果把侯符留在宮裡,留在這位美女的身邊,終歸是要出禍端的。永樂皇帝又不能無緣無故地處置或是殺了侯符,他畢竟是自己的愛將。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侯符差出北京城去,差得越遠越好。永樂皇帝又不能薄待了侯符,左思右想把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