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得他們只能拿出家底兒再找其他人代為求情,最後甚至還把他們的長子也給加進了送親隊伍裡。
第384章 彼此合作
平康郡王妃因此恨極了太后和她那些為虎作倀的孃家人,可她身邊卻沒有任何一個家人、僕從以外的人站在她這邊。
葉安瀾易容而成的藍姑娘不僅救了她幼子,而且還在討厭太后和朝廷的這件事上和她有著強烈共鳴,這讓平康郡王妃待藍姑娘不由又多了幾分親近。
兩人身上全都揹著很多條人命,所以她們誰也不敢一開始就掏心掏肺的向對方表明立場,但出於尋找同盟的必要性,她們卻又必須一點一點的彼此試探、不斷驗證。
在葉安瀾“無意間”表露出對朝廷和太后的不滿之後,平康郡王妃開始偶爾在葉安瀾面前,小來小去的說幾句朝廷、太后,以及太后孃家人的壞話。
發現葉安瀾不僅不反感,反而還每次都會順著她說,平康郡王妃又試探著放出了一點點無傷大雅的小小餌料。
她把太后孃家用來私藏兵器的城郊莊子狀似無意地透露給了葉安瀾,然後第三天,她就收到了太后孃家那座莊子被周邊山匪趁夜洗劫一空的訊息。
平康郡王妃難掩激動,在和平康郡王商量之後,她又把太后孃家用來藏糧的另外一座城郊莊子狀似無意地透露給了葉安瀾。
葉安瀾心領神會,她用比第一次還快的速度完成了來自平康王府的第二道考題。
順帶的,她還幫謝氏發了一筆小財。
兩次試探,平康郡王夫妻對“藍姑娘”的本事多少有了些數,但他們卻識趣兒的沒有打聽“藍姑娘”的身份。
兩撥人默契地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但他們彼此之間的合作關係卻迅速而穩固的建立起來了。
平康郡王開始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和財富優勢,滿京城暗查禁衛軍的一應軍需物資到底藏在哪裡。
他是皇室宗親,就算不受太后待見,別人也不會想到他居然會自毀長城,挖自家人牆角,所以比起葉安瀾他們,他打聽這些東西反而更加容易。
而他之所以冒著極大的風險去做這件事,是因為他想給太后那個毒婦來一個釜底抽薪。
太后讓他的長子長女去送死,為的不就是和西北異族勾結,先把裴氏給滅了嗎?
這種情況下,太后肯定不能只派送親隊伍裡的那些大周將士去對付裴家軍。
平康郡王相信,用不了多久,太后和國舅肯定就會派出騎兵,增援那些混在送親隊伍裡的大周將士。
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從補給上下手,徹底絕了太后再派援兵征伐西北的這種可能。
倒不是他怒而投敵,成了西北裴氏的盟友,他只是單純覺得,西北的局勢如果能夠穩住,那他的長子長女就也不會死於戰亂。
在和親隊伍出發之前,平康郡王就已經叮囑過自己的長子長女,讓他們千萬不要配合朝廷軍隊,主動與裴氏為敵。
既然是被迫的,那他們就要把“被迫”二字明明白白的昭示人前。
雖然這個法子不能說是百分之百有用,但最起碼,消極避戰的風險絕對要小於胡亂跳彈。
甚至他還給自己的兒子、女兒準備了一種能讓他們看起來像是得了天花的藥,這藥十分難得,名為和親、實為打仗的送親隊伍裡又沒有醫者,真到了緊要關頭,他們還是有很大機會糊弄住那些官兵的。
只要那些官兵怕了,扔下他們了,那他們就能帶著出自平康王府的忠心侍衛,悄悄撤離中心戰區。
平康郡王操碎了一顆慈父心,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能讓自己的長子長女多幾分生還機率。
哪怕他們從此只能改頭換面、隱姓埋名,但只要他們活著,平康郡王就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至於那狗屁的祖宗基業,不好意思了,他沒本事,小肩膀擔不起挽大廈於將傾的如山重責。
只想保護自己小家的平康郡王很快就把他打聽出來的訊息,透過平康郡王妃轉告給了葉安瀾。
他原本只是希望葉安瀾能把官倉裡的糧草給燒了,結果葉安瀾比他可要貪心多了。
她趕在夜晚降臨之前,和需要用到的人手分頭出城,然後在夜色降臨之後,先是仗著自己身手好,和楊小桃、文六娘、鄭豐收、長安一起潛進官倉,迅速解決掉崗哨,然後又開啟官倉側門,放進了前天才剛抵京的謝氏精銳。
這些人是謝淵特意派來幫襯李璟和葉安瀾的,他們原本以為自己會在京城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