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普及率要高得多了——但是那目前還只集中在包括加拉爾在內的,南部的繁華都市群裡…要在弗萊尼這樣的城鎮也建立空港…就算沒有這場戰爭,恐怕也要再等個5年左右的時間去了吧。
何況要是從舉家遷移需要攜帶的行李量來說——導力巴士和導力列車就比導力飛艇要合適的多了…只怕即使弗萊尼鎮已經有了空港業務,也沒什麼人會在現在去乘坐吧。
依然移動著,由弗萊尼鎮居民組成的潮水,依然“緩慢”卻又“迅速”的移動著…
這已經是自上個月二十日左右起到現在,第三批的弗萊尼鎮居民的向內遷移了…
而且,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
大概也會是最後的一次遷移了吧…
----------
位於公國中部靠東北方向的辛尼爾丘陵帶,從西至東,剛好將藏金山脈與古羅尼山脈連線在了一起,同時,也將公國北部直接與帝國相連相對貧瘠的那片土地,與中部,南部的繁華區域分割了開來。
如果從天空俯視大地,就會發現,藏金山脈,辛尼爾丘陵,古羅尼山脈,和緊靠著加拉爾城的費舍爾丘陵,剛好成了一個不怎麼標準的四邊形——將中央的哈維斯平原,給牢牢地包裹在裡面。
然而,即使相對而言不是很繁榮,對於正在全面進一步開發領土的格雷爾公國來說,也不可能將北邊的這麼大一片土地,棄之不顧——
故,為了方便與中部靠西南方向的公國經濟,政治中心加拉爾城,以及南部“海洋走廊平原都市群”連線交通,北部區域唯三的城鎮,即最北邊的“邊境之地”布魯克鎮,西北邊的“藏金大門”灰耶鎮,辛尼爾丘陵北邊的“辛尼爾門衛”育弗夫鎮,都有著直接與丘陵南部的弗萊尼鎮相連的鐵路與公路。
當然,現在的情況來說…這三個城鎮,都已經成了帝國軍的囊中之物,而通往辛尼爾的鐵路和公路,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布魯克鎮由於位置重要被施以了西託氣囤積的爆破作戰,已然等同與毀滅——還搭上了帝國軍整整的一個師團。
不過,或許是戰略位置並不比布魯克鎮來得重要…在布魯克鎮發生了公國軍“黃金旋風”作戰後,馬上將部隊從這兩個城鎮撤出,並對其下水道系統進行了嚴格排查的帝國軍,最後總算鬆了一口氣…
或許是西託氣囤積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吧?總之,灰耶鎮和育弗夫鎮的地下管道系統,並沒有做過把整個城鎮都弄成“炸彈”的改造…
拋開這些其他的情況不談,至少有一件事,我們能從這一系列的現實中瞭解到——那便是弗萊尼鎮的戰略意義,比起邊境的布魯克,要更加的重大。
北方三鎮除了相互之間的連通之外,前往南部國土必經之地…南方的城鎮要前往北方,那如同蜘蛛網一樣的道路線路圖中,最上面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結點…
“連線格雷爾公國南北的交通樞紐”——用這個詞來形容弗萊尼鎮,一點也不誇張。
或者,用格雷爾公國之首盧克卡爾德。費倫茲。格雷爾自己的話來說——同時也是除了他自己誰都不明白的話來說——弗萊尼鎮,完全就是一個縮水陸地丘陵版的“斯大林格勒”。
不過,從事實上來說,弗萊尼擁有這樣特殊的地理地位,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要知道雖然步行跨越難度並不很高——因為畢竟丘陵地帶的丘體無論坡度還是高度都比起大山要低矮許多——但是長途交通工具,如果沒有相對平整的道路,那麼幾乎是不可能透過丘陵地帶的——哪怕是坦克和越野車,也只能透過坡度最低那一批的丘體。
好死不死的是,辛尼爾丘陵帶,位於最南邊的一線,恰好就是那麼一批幾乎等同於小山的高陡丘陵…這就導致在上百年前的過去,人們如果要透過辛尼爾丘陵,前往哈維斯平原,除了依靠自己的雙腳,再無他法。
“明明是普通人靠走的也最多隻有幾個小時的,很短路程,為什麼就不能想個辦法,讓車馬也能通行呢?”而每一個透過那倒最後的“障礙”的人,回首望去時,心中都有湧起這樣的想法。
這樣的意見,很快的就流入了當時的格雷爾公爵——也就是路卡的曾曾祖父,克里斯蒂安。庫勞斯。格雷爾的耳中…
於是大筆往奏章上一揮——一個在丘體上選擇一處比較薄弱的地方,用zha藥和鐵鍬將其鑿開,建立一處可以通行的通道的計劃,被克里斯蒂安公爵,批准了。
而最終建成的,這個剛形成時,只是一個能容納數量馬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