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2 / 4)

小說:煉煉器修修仙 作者:點絳唇

大殿,殿門之上的牌匾上寫著四個大字:明王寶殿。進入明王寶殿,便看見一座高大宏偉的佛像,佛像前坐著五人,主座一人,想來應該就是佛宗掌門法慧大師。下首四人,而其中一人,正是法正大師。汪一山上前說道:“一山見過法慧大師。”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不必多禮。這四位是我的師弟:法申、法正、法心、法明。”汪一山說道:“久仰佛宗四大神僧之名,今日相見,實在是一山的榮幸。”這時,法正大師說道:“一山小兄弟,我們又見面了。不過,我每一次見你可都是讓我大吃一驚啊。”汪一山問道:“法正大師為何如此說呢?”法正大師說道:“第一次見到小兄弟,小兄弟年紀輕輕便當上了緣洞派的客卿長老,讓我大吃一驚;第二次見小兄弟,小兄弟就已經達到大成期的修為,又是讓我大吃一驚;今日是我第三次見小兄弟,小兄弟不但修為達到了歸仙期,還當上了五行宗的客卿長老,怎能不讓我大吃一驚呢?”汪一山說道:”一山能夠當上五行宗的客卿長老,都是陳掌門和田仲長老看得起一山,而一山能有如今的修為,法正大師可是最清楚的,一山當初曾誤食仙丹,並僥倖不死,不然怎會有如今的修為?“這時,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不必太過謙虛,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一山道友既然可吃到仙丹,就是因緣,又何必太過謙虛呢?田仲的信我已經看過,信中所託之事我自會幫忙。“汪一山說道:”謝法慧大師。“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不必客氣,我和田仲已經認識四十多年了,我們可是老朋友了,這個忙我自然是要幫的,況且此事也不算什麼大事只是我有要對道友說,一山道友請隨我到房中說話。“汪一山跟著法慧大師來到法慧大師的房間,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請坐。“汪一山坐下後,說道:”法慧大師有話請講。“法慧大師說道:”田仲信中提到,一山道友會煉器,並且可以煉製出上品靈器,一山道友真可謂是人才呀。“汪一山說道:”法慧大師謬讚了。“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不必謙虛,我像你這般年紀的時候,若是能煉製出一件下品靈器,那可是要高興好幾天的。如今一山道友想觀看我煉器,我自然不會拒絕。只是我的煉器之法需要使用佛宗秘法,因此,一山道友在觀看我煉器之前,最好要在禪經崖前坐禪學經,不知一山道友可願意。“汪一山說道:”一山聽從法慧大師安排。“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一路辛苦,我已經為一山道友準備好了房間,今日就早些休息,明日我會帶一山道友去禪經崖。“之後,便有弟子將汪一山帶到房中休息。次日,汪一山被請到法慧大師的房間,法慧大師便帶著汪一山前往禪經崖。汪一山跟著法慧大師出了房間,走過偏殿,又穿過一片塔林,便來到一處懸崖絕壁。只見一塊幾十丈高,十多丈寬的石壁,其實是一處懸崖,經過佛宗弟子的修整後,便將佛經刻於石壁之上,便成了現在的禪經崖。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這便是禪經崖,上面刻了許多種佛經,一山道友如果可以將這些佛經學懂,對你一定會有幫助的。“汪一山說道:”一山一定會盡力去學的。“法慧大師說道:”一山道友若是覺得自己已經學懂了,便可以去找我,我自會當著一山道友的面煉器的。“汪一山說道:”法慧大師請回,待一山學懂後自會回去。“法慧大師離開後,汪一山便坐在地上的一個蒲團上,學起佛經來。禪經崖上刻滿了各種佛經,汪一山仔細的看著。《增一阿含經》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華嚴經》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佛說八大人覺經》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大寶積經》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阿彌陀經》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楞嚴經》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