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2 / 4)

小說:天妖皇 作者:圈圈

,有的打坐練功,有的閉目冥想,有的喃喃自語,有的手舞足蹈,更有三四人,正在大聲爭辯。

新來的上百個名人,有人認出那些正在研究圖解的前輩,不禁又驚又喜,急忙上前問候。那些前輩有些很歡喜,有些很淡然,有些卻比較冷漠。

晴朗並不急著修煉,而是使用天眼通,將壁上的圖解複製下來,儲藏在神識海洋,又走到別的石室。不到半天工夫,他已將二十四間石室的圖解,統統複製完畢。

原來,這一整套武功,包羅永珍,源自李白的那一篇著名作品《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剛好二十四句,每一間石室,便是一短句及其圖解。

晴朗也懶得自己領悟,將這些圖解送進錦繡珠中,讓那些浩然宗成員研究。

每天,他都在二十四間石室中游蕩,結交那些名人。當然,他偶爾也會用一下他心通和幻夢神功,複製一下那些名人的記憶,篩選一些用得上的資訊。

因此,僅僅過去十多天,他已蒐集到各門各派的不傳之秘。

譬如,少林派的《易筋經》和《洗髓經》,武當派的《太極真義》和《金丹秘訣》,他已經拿到手。當然,丁典的《神照經》,他亦學會了。

相傳佛陀國的和尚達摩,為傳真經,隻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後來住在少林寺。

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會意後,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為《易筋經》。

《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於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於少林,流傳至今。

然而,近年來的考古資料證明,《易筋經》實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創,原是道家導引之術,與佛教實無干系。

《易筋經》包括內功和外功兩種鍛鍊方法,一共十二招,分別是:韋馱獻杵勢三式、摘星換鬥勢、三盤落地勢、出爪亮翅勢、倒拽九牛尾勢、九鬼拔馬刀勢、青龍探爪勢、臥虎撲食勢、打躬勢、工尾勢。

《易筋經》內功,採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勢,借呼吸誘導,逐步加強筋脈和臟腑的功能,大多數採取靜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適自然為宜,不可迸氣。

《易筋經》中提到,‘易’是‘變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經絡。人之身體有內有外,‘洗髓’能‘清其內’,而‘易筋’是‘堅其外’。因此,先練《易筋經》,成功後再練《洗髓經》。

而《太極真義》和《金丹秘訣》,是張三丰白日飛昇前,留給武當派的瑰寶。

古傳太極並無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以十三個字概括了太極拳的主要法則,分別是:定、進、退、顧、盼、棚、捋、擠、按、採、列、肘、靠。

太極拳的特點是,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每一個動作圓柔連貫,每一式都是綿綿不斷,猶如太極圖。

而《金丹秘訣》,是張三丰的煉丹心得,極有參考價值。

丁典學自梅念笙的《神照經》內功,據說有起死回生之效,而且是天下第一精純的內功。論內功層級,《神照經》可與《九陰真經》、《九陽真經》、《易筋經》等並論,屬絕世武功之列。

晴朗獲得這些秘籍之後,立即選取適用的內容,將其編入《浩然秘訣》。

不知不覺,又過去十多天,已是第二年的陰曆正月初六。

他經常在二十四間石室遊蕩,聽那些前輩討論壁上的圖解,卻越聽越糊塗。

這天,他來到最後一間石室,只見石破天正在跟龍木二島主過招,竟然不相上下。

晴朗心裡一動,輕聲道:“莫非石兄弟領悟了?”立即潛入陰影中,觀看石破天的武功。

只見石破天使完掌法,精力越盛,右手虛執空劍,雖然手中無劍,劍招卻源源而出。他一氣呵成的使出來,劍法、掌法、內功和輕功,盡皆合而為一,早已分不出是掌是劍。

晴朗大喜,心道:犀利啊,他果然領悟了這套俠客神功!

卻又暗暗奇怪:華夏國這麼多名人,苦苦參詳數十年,卻始終無法領悟,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