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王朝運氣好點,沒有碰到小冰河期,沒有年復一年的大災荒,那麼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崇禎雖然不怎麼英明,但也不是徹底的廢物,總能重整河山,還中華一片藍天。
小冰河期,是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但是比主要的冰期還要暖和,維持的時間也比較短。但小冰河期在中國影響的時間卻比歐洲長了數百年,當歐洲仍處於中世紀暖期時,中國就已進入長達數百年的冷期。
在南宋期間,氣候曾經一度回暖,但是仍舊偏低,而且維持不久。元、明、清三代大多屬於寒冷的年代,明代中葉及後葉,氣候寒冷乾旱,16世紀中國旱災發生次數高達84次,居歷史上各世紀之冠。
旱災,意味著歉收。在對付韃子的關鍵時刻,當政者自然會不遺餘力,尤其是對那些圖謀中原的少數民族,明王朝有著刻骨的仇恨,不共戴天,生死取一。
如果沒有小冰河期,那麼崇禎就不用面對因加餉而此伏彼起的農民起義,不用將本已匱乏的物資消耗在內部,導致對外無力。當然,明王朝的沒落,政治上的黨爭,地方上的自保,軍閥的投鼠兩端,崇禎帝的多疑及剛愎自用……不可否認,小冰河期的存在,尤其是在崇禎帝即位後的幾年內,頻繁的旱災,給崇禎的雄圖大略籠罩了濃重的陰影。
天滅大明?
還是上天也看不慣中華文明遙遙領先於世界,特意用小冰河期作為手段來給予世界保持平衡?
如果沒有小冰河期,那世界的格局將因此而改變。西方學者保羅·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國的興衰》中提出,在近代以前時期的所有文明中,沒有一個國家的文明比中國文明更發達,更先進。同時他也提出,當明王朝背離世界時,世界也拋棄了明王朝。
雖然明王朝專制,明王朝腐敗,明王朝沒落,明王朝死氣沉沉……
但至少,明王朝的君權沒有那麼的黑暗,宦官當政偶爾有之,更多的則是皇帝被大臣趕進了內宮,無所事事下只好研究女性生理構成或者生起了做藝術家的夢想,國家大事則被內閣壟斷,這與西方的君主立憲何等的相似。
但至少明王朝的科研風氣濃厚,火器製造方面世界領先,其它方面也引進歐洲的先進學術,比如數學之類。學者方面既出現了徐霞客也出現了李時珍、徐光啟等一大批的專家或者通才。
但至少明王朝不會對外奴顏婢膝,各地賠款,更不會出現說出“寧與外人,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賣國賊。
……
也許偏頗,但趙陽決定了,趙陽找到了,趙陽發現了自己的莊嚴的歷史使命:
找到努爾哈赤的祖先,幹掉他!
找到慈禧太后的祖先,幹掉他!
第三卷 互利結盟 第二章【福州收徒】
“福威鏢局”座落於福建省福州府西門大街,門前有兩座石壇,石壇中各豎一根兩丈來高的旗杆,杆頂飄揚青旗。右首旗上黃色絲線繡著一頭張牙舞爪、神態威猛的雄獅,旗子隨風招展,風中的雄獅更顯得活靈活現。
雄獅頭頂有一對黑絲線繡的蝙蝠展翅飛翔。左首旗上繡著“福威鏢局”四個黑字,銀鉤鐵劃,剛勁非凡。大宅朱漆大門,門上茶杯大小的銅釘閃閃發光,門頂匾額寫著“福威鏢局”四個金漆大字,下面橫書“總號”兩個小字。
站在“福威鏢局”門前,趙陽思緒萬千。林平之,這個笑傲中的苦命人,打抱不平惹出事端,給青城派提供了滅門的藉口;所救之人非人,反而中了他人的圈套,成為他人棋子任人擺佈;原本是俠肝義膽的陽光少年,最終成為憤世嫉俗的陽光下的陰影。
林平之的命運,何嘗不是這個社會的縮影。
好人未必有好報,壞人未必受天譴!
自古由來一句話,自強方能免被欺!
進門處兩排長凳上分坐著的八名勁裝結束漢子,見一身背大劍的青年站在鏢局門前喃喃自語,卻沒有上門通報,不覺詫異,互相對視兩眼,一個大漢從門內走出,向大劍青年拱手施禮:“此處正是‘福威鏢局’,不知公子到此可有貴幹?是託鏢,還是押運,請公子明示,好讓在下為公子介紹鏢局章程。”
趙陽點點頭,看來這鏢局實力暫時不咋地,但在為人行事上還是很到位的。趙陽衝那大漢一笑,報上自己家門:“衡山派趙陽求見貴鏢局的林平之公子。”
衡山派趙陽!
壯漢大吃一驚,“福威鏢局”只是一家三流鏢局,本身實力並不出眾,靠得是祖輩的影響與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