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年輕的將軍趕到尼謝普爾的時候,看到的正是風雨擊敗了大食人的第一批援軍。帝國的宰相,並沒有讓因為沒趕上戰鬥而懊喪的近衛軍統領有片刻的喘息,便斷然下令,將步兵留下圍城,以逼迫太陽汗國投降,其餘兵馬則連夜出動,直擊大食人的都城巴比倫。
這顯然是一個瘋狂而膽大的決定。
不過,沒有任何人質疑。
所有的戰士和他們的將軍,都毫不猶豫地遵循了帶領他們獲取無數勝利的統帥的指令,不顧身體的疲憊和深入敵後的風險,連夜開拔。
之後的戰鬥,也果然和以往的無數次一樣,完全在風雨的掌控之中。
聖龍遠征軍猛烈地迎擊匆匆奔援的大食人,然後擊潰了他們的前鋒,並將這些潰敗的軍隊朝南面趕去,進一步衝散了大食人後繼的主陣。
一天一夜的戰鬥,大多數都是在趕路中進行,在聖龍將士們的眼中,風雨,他們偉大的統帥,簡直就是創造了戰爭的奇蹟,僅僅用趕路便獲取了輝煌的勝利。
因此,當連續作戰和行軍的軍隊,趕到了敵人的都城,那座淵源甚至比聖京還要古老的名城城下的時候,儘管疲憊,卻人人鬥志昂揚。
他們毫不懷疑,無論是堅固的城牆,還是龐大的敵人,都絕對無法阻擋他們的統帥,偉大的風雨前進的腳步。
在聖龍人眼裡,戰爭顯然從開始,就已經註定結局。
“不,這座花園,不屬於任何君王,也不屬於哪一個征服者和勝利者!”
相對於歐仁的樂觀和自信,風雨卻有些索然。
眼前偉大的城市和偉大的建築,讓帝國的宰相有些感觸良深。
這絕對是一個和聖龍一樣古老,並曾經輝煌的都市和國家。
然而,古老和輝煌,還有先人的榮耀,顯然並不能夠確保子孫的安康和強盛,如同聖龍曾經經歷過的險厄一樣,此時的大食帝國,也同樣面臨滅頂之災。
那種奪目絢爛的輝煌歷史,和眼下肅殺的落魄現狀,大食帝國的過去和現在,總是讓風雨聯想到自己的聖龍帝國,更聯想到自己這些年來的征戰殺伐。
究竟,怎樣的帝國才能夠千秋萬代、永世相傳?
究竟,怎樣的制度才能夠確保後人擁有秉承先輩的進取和活力?
身為帝國宰相的風雨,此刻的思緒,散發到了時空的深處。
不過,眼見身邊的愛將流露出訝然的神色,風雨不得不苦笑著承認,這個問題顯然不會有人來幫助自己。
也許,這將是一個讓自己後半生永遠孤獨探索的疑問,就如同歷代建功立業並雄心勃勃的君王一樣,永遠無法獲得答案,或者是自以為獲得了答案,事實卻證明是錯誤的。
“讓大軍在城下就地休整,同時給我起草兩道命令,命令拓跋成接手尼謝普爾,並立刻抽調兵馬,朝巴比倫集結;命令秦紀繼續西進,取消原先南下會師尼謝普爾的計畫!”
揮去了心頭淡淡的感傷,風雨立刻轉入了現實的考量之中。
這場冒險的戰鬥,收穫之大讓風雨自己也感到有些出乎意料——原本,他只是想透過出其不意的先發制人,擊潰第二路大食援軍而已,但是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讓他當機立斷地決定擴大戰果。
這個戰場上的臨時決定,讓風雨獲得了更大的勝利,也改變了整個戰略格局,因此接下來,風雨更感興趣的,已經不是大食人了,作為牽制西大陸的力量存在,聖龍本就無意毀滅大食。
如今,年輕的帝國宰相,以征服者和勝利者的姿態,駐留在巴比倫的城下,等待的是西大陸,那個用盡了手段,讓他捲入這場戰爭的同盟者。
不過,和剛剛建立同盟時的形勢不同,這場勝利讓風雨此刻擁有了更多的籌碼——無論是太陽汗國還是大食人,都是被聖龍人所獨自擊敗;聖龍的西征,在短短二十多天內,席捲了整個東大陸,甚至兵臨巴比倫城下。
相對而言,西大陸的軍隊,那些聖戰的發起者,卻還只是逗留在君士坦丁堡,和大食人的戰鬥零星並且進展緩慢,在聖龍人偉大勝利的面前相形見絀。
更為要命的是,一旦聖龍人迫使大食人投降,那麼作為這場戰爭的發起者,西大陸人將很難支配利益的重新劃分,反而只能夠扮演無足輕重的盟友,在戰爭中只起到牽制的作用,也只是分享一點戰後的殘羹。
最後一點,顯然讓西大陸人絕對無法接受。
相對而言,佔據了主動的風雨,反倒可以優哉遊哉,等待著從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