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下,他們一定是憑藉著一股猛勁來攻擊朝廷的兵馬,但是這種猛勁不會持久,時間的延續只會對自己有利。
於是梅文俊決定了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先挫其鋒芒,再伺機出擊,奪取戰場的主動權,打敗敵人。
在梅文俊的號令下,大批的戰車按照起伏不平的地形列下了戰陣,而步兵和騎兵則列在陣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退入車陣內休息,養精蓄銳之後再出擊;至於巢車則停在了陣內一個較高的小山坡上,以便縱觀整個戰場,指揮全軍。
梅文俊的意圖是準備先防守一陣,磨一磨對手的銳氣,等到“再而衰”、“三而竭”的時候,再一鼓作氣的打垮這些亂軍。
很快,龐勳的部隊開始了攻擊。
在震耳欲聾的擂鼓聲和雄壯的銅號聲中,只見一個手持狼牙棒、高大威猛的大將一磕馬鐙,一揮寶劍,疾呼一聲,第一個向朝廷的兵馬殺去。大約有三萬人的軍隊緊跟在後面,再往後更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這些兵馬一面衝,一面揮舞著各式各樣的兵器,發出一陣陣低沉的吼聲。吼聲中也夾雜著少數的喊殺聲,不過絕大多數人不是在喊殺,而是從喉眼中發出一種“喔喔”
的聲音,這是一種故意拖長的、令人心悸的聲音,像一陣陣滾動的悶雷,震盪著山崗,震盪著大地,震盪著萬里長空,伴隨著遠處傳過來的一陣陣轟轟隆隆的迴音,彷彿整個大地都震得搖晃起來了。
這些在聖龍帝國的君臣眼裡的叛亂者,迅速的向前衝擊。他們的隊形不是散開的,而是呈三角形,前面尖,後面寬。
在這個三角的最前頭,就是手舞狼牙棒的那名將領,已經有曾經和龐勳部作戰過的老兵認出他來,不是別人,正是龐勳麾下的第一號猛將蓋憎天。
這不由得讓梅文俊心中更加擔憂起西面林仁山父子的情形來了。
蓋憎天驅馳著戰馬,那匹馬翻動著健勁如鐵的四蹄,追風趕月般的疾跑著。
遠遠看去,根本看不見馬身和上面的人,只能看見一團像被疾風吹得溜溜直轉的青雲,青雲上是一團通紅的火焰。
在這團青雲的後面,則是一大片翻滾著激濤怒浪的海潮,海潮上則是一片兵器的森林和點點的竹竿,竹竿上則是幾面用不同顏色的布製成的旗幟。
一轉眼的工夫,這朵青雲和這股海潮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湧進了旌旗蔽日、刀槍如林的官軍陣中,在“乒乒乓乓”聲中,展開了一場慘烈的血戰。
兩軍一交上手,聲勢浩大的喊聲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刀槍砍在盾牌上的鏗鏘聲、震撼人心的擂鼓、聲淒涼的號角聲、傷者恐怖而又短促的呼救聲。
步兵一堆一堆的扭打在了一起,刀槍劍戟在陽光下刺耀人眼。
騎兵們則驅動著馬匹,揮舞著血汙的大刀,臉色蒼白而可怕,在混戰的人群中時進時出、馳突砍殺。
當他們揮舞著刀片從人們頭上劈下來的時候,臉上都掛滿了緊張而兇狠的表情,牙齒也咬得很緊。
也有的騎兵被砍下或者刺下了馬匹,連喊都沒有來得及喊一聲,就被剁成了肉醬,他們的戰馬失去了主人,悲鳴了幾聲,開始漫無目的的在曠野上奔跑。
梅文俊騎著戰馬在陣中來回跑動,大聲的激勵著士氣,要他們不顧一切得向戍卒反擊。戰場上,都是飛揚著削斷的羽毛、破碎的紅纓和一些被撕碎的破布。雙方的戰士成批的倒斃在地上,有的頭盔和刀劍被拋到空中,在陽光下閃出一道耀眼的光芒,然後滑過一道弧形的軌跡落在了地上。
由於地形的牽制,正面戰場上真正在交戰的不過是三五千人,相對於龐勳部後方密密麻麻、一望無際的人海,官軍的背後則是排列的車陣。
這些激戰的步騎兵不論對手如何誘惑,卻始終不遠離車陣,而車陣也在緩緩的移動著,依據那面巢車上大旗的指揮,跟在騎兵和步兵的後面,掩護著他們。
這些騎兵和步兵,時而對接進車陣的亂賊予以短促而激烈的突擊,時而又龜縮回去,依賴戰車作為屏障。
隨著時間的延續,官軍逐漸藉著車陣的掩護,由防禦轉入了進攻,又由小規模的進攻變成了稍微猛烈的出擊,逐漸的將戰場上的主動權奪了回來,龐勳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傷亡卻遠遠大於官軍,無論是氣勢還是士氣,都開始出現了衰竭,軍隊也有了逐漸敗退的危險跡象。
就在這個時候,卻聽見一陣冗長淒厲的號角聲從敵陣中響起,在梅文坎車,使得官軍無法再協同指揮戰車作戰。
“華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