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外的白山黑水,到中原的名城聖京,素來用兵謹慎、為人也寡言少語的燕雲,也許沒有燕耳那般的令人矚目,卻絕對是燕家最為優秀的攻城高手。正是由於上一次在昌化城吃了風雨軍的虧,所以燕南天特地將他從齊魯前線調回,為的就是對付風雨軍的城池。
在征戰之前,燕雲的心中充滿了自信。
畢竟,和中原數千年積累下來的鑄城技術比較起來,西北大地的城池未免顯得太過於粗糙了,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燕雲的自信很快就喪失在了涼城的面前。
從夜襲涼城開始,到此次僥倖得手攻入城內,燕雲始終都沒有以往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卻似乎置身於一團沼澤之中,欲振乏力。
“不愧是著名的白起將軍的部署!”
從一開始,燕雲就忍不住這樣的感嘆。
白起的部署非常縝密,幾乎滴水不漏,即便燕家軍憑藉著兵力的優勢,在某些環節取得了突破,也必然面對著風雨軍層層疊疊而來後續兵力的彌補,就彷彿遇到了武當太極的高手,任憑自己的拳頭如何虎虎生風,自己的力量如何驚天動地,然而卻都在對手四兩撥千斤的妙招之下毫無用武之地。
即便是後來,在軍中一直傳說著的某方神秘力量的幫助之下,自己費勁了心機終於實施了一次成功的誘敵伏擊戰,順利的攻入了城池,欣喜若狂之後面對著的卻依然是風雨軍如同生了根一般頑強防禦,那些因為燕家軍迅速突入而和友軍失去聯絡,不得不依靠街壘、庭院負隅頑抗計程車兵,竟然大多視死如歸,在重重包圍之下兀自死戰不退,令燕家軍進展緩慢。縱然是投入了十多萬大軍的優勢兵力,縱然是實行了步步為營、挨家挨戶寸草不生的掃蕩政策,也始終無可奈何。
最讓燕雲頭疼的,莫過於青龍軍的弓箭手。
青龍軍的弓箭手無疑和一般軍中的弓箭手不一樣,每一個弓箭手身邊都有兩個盾牌手捨命護衛和一個遞箭手隨時準備替補。弓箭手不僅箭法極準,而且箭速極快,大約一般軍隊射一支的時間,這些弓箭手可以射兩到三支,這樣的組合早在爭奪黎倉的野戰中就已經大顯威力,如今在縱橫曲折的涼城街巷中,更是如魚得水。
這些可惡的傢伙,基本上由兩三個弓箭手和他們各自的盾牌手、遞箭手組成一隊,藉助街巷的掩護和隱蔽,專門伏擊燕家軍的軍官,以至於短短一天多的時間,燕雲就發現自己麾下基層軍官的傷亡率甚至超過了強攻城池時期。
而每當帶隊的軍官犧牲之後,風雨軍的其他士兵則如同地下冒出、天上掉下一般的忽然現身,猛擊著群龍無首的燕家軍戰士,令在城內掃蕩的軍隊損失慘重,最後迫使燕雲不得不下令,沒有三百人以上的部隊不得出動。
“也許,突襲涼州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生平頭一次,燕雲暗暗的對內心敬若神明的家主產生了一絲懷疑。
這個念頭在燕雲的心中一閃而過,迅即便讓他遍體冷汗。
從來不奢望燕家最高權力、一心只想著認真完成任務的年輕人,立刻認定這是自己太過勞累而產生的副作用,隨即便強迫自己將這個該死的念頭驅散,然後認真的研究起如何執行叔父剛才下達的命令來。
“天亮之前完全拿下涼城!”
這是燕南天給燕雲下達的死命令。
燕雲從來就沒有猶豫過自己是否應該完成這道命令,因為在他的心中叔父絕對是正確的,更何況征戰多年的他也同樣看到了天氣狀況正有可能朝非常不利於己方的方向轉變——今年入冬的第一場大雪,眼看就有可能提前降臨,所以自己縱然不是為了儘早騰出兵力來支援城外的友軍,也必須及時拿下涼城來以便大軍可以度過寒冷的雪天。
只是,自己真的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嗎?
如果這道命令是在兩個時辰之前下達的,燕雲雖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難,卻還是非常自信能夠完成的,然而現在,彷彿是呼應著城外風雨的猛攻,面對著白起發動的全城範圍的強烈反擊,燕雲的心中半點都沒有把握。
這似乎是好多年以來,燕雲第一次對自己的能力重新產生了懷疑。
儘管,燕南天將自己的親衛營和所有能夠調集的部隊全部過來支援了,這讓燕雲手中能夠調集的預備兵力突然增強了很多,但是道路狹窄,且出於佔領後安置大軍的考慮又不能真的一把火付之一炬的涼城,決非單純依賴兵力的多寡就能夠獲取勝利的。
“命令,全軍所有軍官指揮位置自動前移,凡未能按時拿下自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