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瀟灑,敗軍之將翰魯則低垂著腦袋,一瘸一拐的步行走到風雨的馬前,情緒低落的遞上了自己的佩劍。
“為了全軍將士的身家性命,本帥個人榮辱何足掛齒!”
這位呼蘭的老將軍,是懷著如此的心情前來投降的。
對他來說,確實別無選擇:
後路的玉門關被風雨軍拿了下來,雖然付出了無數呼蘭健兒的性命也終究無法奪回;無法獲取補給,兵力又處於劣勢,士氣也十分低落;尤其是風雨軍剛剛投入戰場的火炮更是發揮了超出想像的巨大威力,以令人震懾的火力掃蕩了總寨的部隊,半天時間便攻克了總寨,只留下一片慘不忍睹的廢墟——這一切都不得不讓翰魯感到了絕望,不得不選擇了恥辱的投降。
但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張仲堅得知了翰魯的投降之後,卻立刻憤怒的折斷了手中的長劍,呆立了半響方才無可奈何的接受了這個悲慘的事實。
而作為勝利者的風雨,更是在心中暗呼了一聲:“僥倖!”
的確是非常僥倖!
首先,翰魯過分依賴玉門關的堅固,在後方留下了一個寬廣的戰略空白地帶,從客觀上給了風雨可乘之機。
其次,玉門關的得手,充滿著幸運的成分。幸虧守城的是無能的哈爾裡克汗,幸虧張仲堅派來的援兵晚到了一步,幸虧翰魯終究沒有在風雨軍主力趕到之前拿下兵力不多、守城的戰士已經極其疲憊的玉門關。
如果說這些還都是因為風雨的高超戰略和過分的運氣造成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失誤,則多半由於翰魯的能力了。
沒有足夠的魄力像一開始那樣充分發揮呼蘭大軍騎兵的優勢,乘勢向空虛的東面——儲備著大量糧草的風雨軍根本重地涼州突襲;沒有堅定的決心頂住其實風雨軍攻打總寨是火炮所產生的強大震撼力——實際上為了營造聲勢,在攻打總寨的時候風雨軍火炮的彈藥已經差不多消耗殆盡,對付遠比總寨堅固的酒泉,肯本產生不了總寨的效果。
更為要緊的是,翰魯終究不過是一員戰將,缺乏全域性的戰略意識,沒有認識到風雨軍在東線慘敗之後,其實最需要的就是及早的將西線大軍調撥到東線,所以如果呼蘭大軍拿出勇氣堅守的話,風雨軍將會處於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從整個戰略盤面上看,尚有反敗為勝的一線生機。
可惜,翰魯絲毫沒有意識到,而且恰恰相反,在耶律楚昭的三寸不爛之舌的作用下,翰魯改變了原本還想多堅守幾天的主意,乖乖的立刻投降了,僅僅是提出了讓秋風軍在西線至少駐紮到十二月十七號,而風雨原本就準備把秋風軍留下來對西域形成強大的威懾力,根本不影響風雨軍快速回防東線。
“所有呼蘭將士交出武器之後,將由風雨軍負責沿途安全和食物,逐出聖龍的國境,交還呼蘭帝國!”
勝利者表現出了豁然大度。風雨並沒有對失敗者太過於苛刻,相反還顯得格外的仁慈和寬厚。他已經贏得了這場勝利,軍事上的成就將他推向了又一個高峰,如今的他更想要爭取的莫過於政治上的成果。
該是和呼蘭人休戰的時候了!
風雨終於放棄了這兩年來堅持的,並且也因此讓他贏得了軍心民心的對呼蘭人毫不妥協的主戰態度,因為他知道今天的這一場大捷,以及收復了玉門關的偉大戰績,已經足夠讓他贏得聖龍子民的頂禮膜拜了。
事實也確實如風雨所料。
不久之後,在聖龍帝國西北的官道上,一匹匹飛馳的戰馬在川流不息,傳發驛報的戰士迫不及待的一路上傳遞著一條大快人心的喜訊——
“捷報,捷報!風侯孤身涉險,智收玉門關,全殲呼蘭二十萬大軍!”
很快,這條天大的喜訊成為了西北大地家喻戶曉的大事,並且迅速的向神州的其他角落傳播開來。
在這樣的巨大勝利面前,東線的失利被人們自動的忽略了,風雨的聲望被推向了從未有過的高度,這種擊敗外族而且是強敵並且收復了失地的勝利所散發出的光芒,讓同樣贏得了勝利但只是內戰的燕南天頓時為之失色。
不過作為這場巨大勝利的策劃者,聖龍帝國西北定涼侯風雨,卻在功成之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在自己的日誌中寫下了如下的話語:
“兵行險招,非不得已不可為也,只此一例,日後堅決避之!”
事實上若干年後,一個美麗的少女曾經向心中崇拜的英雄詢問:
“如果當時哈爾裡克汗不上當怎麼辦?”
“立刻掉轉馬頭逃跑,然後率領大軍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