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風雨的心中不由一動,蕭劍秋一心想借此機會掌握聖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擁有著先帝血脈的輔政王,只有在聖龍帝國千年傳承的的心臟發號施令,才更具備正統的意義,也才能夠令天下人爭相擁戴,這也正是蕭劍秋屢次不惜血本要奪取聖京的意義所在。
為了更為深遠的戰略和政治上的價值,立志要中興聖龍的蕭劍秋的確別無選擇,在風雨留下輔佐其主掌朝政的誓言書之後,雙方的結盟也就成了勢在必然的事情了;而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不能夠實現這樣的抱負,侷限於鄂州一隅,恐怕才是對這位當今聖龍皇室難得一見的奇才最大的諷刺吧?
但是皇甫嵩呢?
這頭老狐狸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更不會為朋友兩肋插刀——他不背後捅刀就已經是萬幸了。
在這次出兵聯盟的事情上,皇甫嵩卻一反常態的好說話,雖然也提出了很多條件,但總覺得都是一些細枝末節,根本無關於戰略大局,或者是非常遙遠暫時無法實行的,如此痛快真是匪夷所思,讓風雨不由得產生了不祥的預感。
只是如今自己畢竟是有求於人的一方,為了三家聯盟以緩解危機,不得不做出了包括交出這次聯軍指揮權在內的重大讓步,對於皇甫嵩也自然不能夠有什麼過多的要求,所以在被推舉為盟主的皇甫嵩如此堅持下,實在不好進行干預和反對,真是可恨!
總之不管怎麼說,現在絕對不是一舉解決燕家軍的好時候!
風雨很快就做出了這樣的判斷。在如此的形勢之下,聯軍不但沒有什麼太大的勝算,而且相反還很有可能會被燕南天反戈一擊,一敗塗地。
面對這樣的情形,風雨就更為惋惜自己沒有伏擊到燕家軍了。
早知道還不如放棄死守昌華,採用逐次抵抗、逐次退卻的戰術,應該同樣可以達到拖延時間完成後方部署的效果。
回想起先前的部署,風雨感到有些後悔。
當初蒙璇和尚興為了阻止自己死守昌華,曾經不約而同的提出了這樣一個替代方案,事實上風雨自己也不是沒有想到過,但是在對這兩個方案進行了非常慎重的比較之後,風雨還是選擇了前者。
在風雨而言,之所以最後否決了這樣的方案,主要是因為昌華到錦州之間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川,不適合部隊處於劣勢之下的野戰;而如果要放棄錦州把戰場進一步西移,則不得不顧慮到政治方面的影響和其他藩鎮的反應,以免平添變數。
沒想到的是,自以為採取了保險的方案,卻出現了令人不可思議的變數——三萬人裝備參差的軍隊在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竟然頂住了二十萬精銳雄師的猛攻,這不能不算是聖龍帝國軍事上的一次奇蹟。
幸好透過這次戰役讓風雨軍突現出一員優秀的將領,並且打出了風雨軍的軍威,也沒有太吃虧!
事到如今,風雨也只好如此安慰自己了。
“風侯,根據情報燕南天正在秘密調動軍隊,有跡象表明這次派來特使和我們談判,唯一的目的便是拖延時間和進行離間,這位燕大帥恐怕眼下更期望自己在軍事上取得勝利,而不是談判上進行妥協!”
就在風雨和魏廖談話的時候,李中慧臉色有些沉重的走了進來,給風雨帶來的顯然不是什麼好訊息。
“緩兵之計,外加離間?”
風雨略帶諷刺的猜度著對手的用意,愣了一會方才皺了皺眉,面對著妻子似乎自言自語的說道:
“你看燕南天是因為女兒的死或者和呼蘭人的聯盟,方才決心和我們勢不兩立;還是僅僅因為他的自尊不允許自己在劣勢的情況下言和?”
不管怎麼說,風雨始終都不相信燕南天會因為意氣或者和呼蘭人那種根本不牢靠的政治協議而拒絕與自己和解。作為一個優秀的統帥,燕南天完全應該具備冷靜和理智的剋制,從戰略的高度來做出取捨。
“我想兩者兼而有之,但主要是因為燕南天希望用一場大捷來增強自己談判的地位,以強者的姿態來結束這場戰爭!”
顯然,妻子的判斷和風雨一致。
“那麼,這場戰爭還真是有點難以收場了!”
風雨苦笑著說道。
儘管戰爭是也只能是政治的延續,但是千百年來的歷史上,又有多少的戰爭是在理智下進行,在理智下結束的?在白骨遍野、血流成河的背後,更多的卻僅僅是因為高居上位者某種或者簡單或者可笑或者衝動或者不合常理的心血來潮,以及莫名其妙的理由,發動了起來,無論是否達到了這些高高在上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