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不清模樣,但是在軍旅中卻顯得格外的英姿颯爽;後面緊隨幾步的是一箇中年文士,不過比起前面那對金童玉女般的人物而言,他卻是相貌猥瑣,彷彿是一個落魄而又勢力的文案師爺,如今騎在一頭矮小的毛驢上搖頭晃腦、得意非凡的樣子,更是讓人有一種狐假虎威、小人得志的感覺,滑稽而可笑。
在這一行人走上那條小道沒有多久,就看見一隊長長的車輛,足有百多輛之多,在「吱呀吱呀」的聲響中,緩緩的從風雨軍的大營裡出來,也走到了這條小道的路口。
就在這個時候,只聽見一聲聲震天動地的擂鼓聲響起,四下裡突然出現了無數呼蘭兵馬,手舞著大刀,呼嘯著殺了過來,手起刀落,鮮血飛濺,人頭飛舞,不多時就湧向了車仗處,欲圖搶奪。
「呼蘭人聽著,你們中計了,降者不殺!」
卻聽見一聲清脆的鑼聲,掩蓋住了夜色下的廝殺聲,一員大將從風雨軍的營寨裡殺出,正是秋風軍的統領秋裡,而先前走過的卻僅僅是一個容貌相似者的假扮。
與此同時,東面也殺出一員中年大將,文質彬彬,儒雅風流,卻是拓跋家族的統帥拓跋山崎,他正統率著大約一萬餘人衝殺過來,長槍如林,尤其是在眼下地形無法充分展開的情況下,正好是騎兵的剋星。
而北面,那位銀甲銀盔的銀玲公主,也已經手提雙刀,撥馬而回,指揮風雨軍的將士,發射出如蝗的箭雨,灑向在路口車仗前密集的呼蘭將士,頓時讓呼蘭軍隊人仰馬翻,倒下了一大片。
「撤退,快撤!」
翰魯臉色蒼白,知道自己中計了,立刻下令撤退。雖然西面玉門關的方向竟然沒有風雨軍的阻撓的確非常奇怪,但是此時他也無暇細想,很自然的第一意識就是逃回城高牆厚的玉門關。
撤退還算順利,這也算是一道最順應人心的命令。發覺中計之後,呼蘭將士很自然的想到確保撤往玉門關的退路,只是礙於呼蘭嚴整的軍紀,不敢擅自逃跑罷了。而在主帥終於下達了撤退命令之後,所有的人也就有志一同的向西殺去,好在呼蘭軍隊軍紀嚴明,還不至於因此而引發潰散。
另一方面,風雨軍也只是從三面逐漸聚攏掩殺,儘管聲勢浩大,但是由於沒有在西面設定軍隊狙擊,所以不過是加速了呼蘭人行動的速度罷了。這雖然讓呼蘭軍隊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但是呼蘭的主力還是乘勢湧向了玉門關。
「還好!」
翰魯在護衛的簇擁下策馬進入玉門關之後,方才稍稍鬆了一口氣,暗暗慶幸秋裡沒有在西面埋設一支軍隊,否則自己的兵馬恐怕就要在玉門關下全軍覆沒了,想到這裡,翰魯就不由一身冷汗。
「大家快跑啊,統帥已經進城了,城門要關了!」
就在翰魯暗自慶幸的時候,只見擁擠在玉門關城門口附近的呼蘭官兵中,突然傳出了這樣的謠言,再加上尾隨在後的風雨軍也加快了追擊的速度,頓時讓原本在撤退中秩序井然的呼蘭官兵一陣紛亂。
由於害怕被聖龍人全殲在城下,求生的本能讓呼蘭的將士慌亂的前擁後擠起來。雖然呼蘭的將士個個英勇善戰,軍隊的紀律也是天下聞名的,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軍隊,沒有人會心甘情願的被自己的軍隊當作了棄子來犧牲。所以當他們看見自己的主帥已經進城之後,這個謠言的出現,頓時讓許多人產生了這樣的猜疑,再加上先前中伏之後對軍心的影響,於是恐慌的情緒立刻軍隊中傳播開來。
只是,兵荒馬亂之中這樣的恐慌和猜疑,引起的僅僅是士兵們為了逃回去而自相殘殺、刀兵相向,不僅沒有加快軍隊入城的速度,反而因為彼此的爭先恐後,堵住了城門,而原先正在英勇奮戰的負責殿後的呼蘭軍隊,在看到自己後方如此情況之後,也因此一時間士氣低落,戰鬥力大大的下降。
緊隨其後的風雨軍,則乘機大發神威,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殺得呼蘭人人仰馬翻,狼狽不堪,轉眼間就要逼近城門了。
「快,快落下城門!」
翰魯大驚之下,倒是做出了讓謠言變成事實的決定。
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從一開始,鄯善王的求援,風雨軍挖掘塹壕、建立土牆,四處散開、尋找小路,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要讓翰魯相信,風雨軍為了救援危在旦夕的鄯善城,不得已只好兵行險招,從小路繞道玉門關後。於是翰魯理所當然的選擇了伏兵於小道的路口,搶奪風雨軍的補給,妄圖讓風雨軍不戰自敗。
只可惜,這只是風雨軍的一個計謀,當翰魯真的從玉門關出兵之後,風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