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戰鬥結束之後,在這個遼闊的平原上總共躺下了敵我雙方十餘萬將士的身軀。
如此慘烈的戰況,如此沉重的代價,以至於數年之後,風雨重回這個古戰場的時候,還可以彷彿聽見無數白骨在荒野中孤獨的哭訴著,不由得吟起了著名的詩句:“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第八章 涼城疑兵
第六集惡戰彌天第八章涼城疑兵 “張仲堅明日必退兵!”風雨看著軍用地圖,肯定地說道。
目前風雨軍在中路大獲全勝,在呼蘭軍的陣形上狠狠地打入了一個楔子,造成了呼蘭軍兩翼的被動;當然呼蘭軍也可以兩面夾擊這個有些薄弱的部位,但是面對擅長防守反擊戰的風雨軍,由不得張仲堅不慎重。
事實上經過這一戰,應該使得雙方都互相瞭解了彼此的實力,呼蘭軍在戰術進攻上沒有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在戰略位置上更是被風雨軍攔腰切成了兩段,相對比較被動;另一方面,風雨軍也由於損傷慘重,無力利用目前的有利位置進一步擴大戰果,最多也只是守住目前的有利地形,如果對方沒有大差錯的話,也根本無望獲勝。
所以,再打下去的話,就會成為毫無意義的屠戮,唯一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這既不是風雨想要見到的,更不是張仲堅希望得到的,兩人都有著政治和戰略層次上太多的牽制,這就決定了彼此都不會再有繼續決戰的興趣。
這一場近百萬人參與的呼蘭入侵戰該是告一個段落了吧!受到挫敗的呼蘭軍在沒有完全準備之前是不可能再大規模進犯了,交戰雙方十多萬人的埋骨沙場,換來的應該是西北前線至少三年內的和平,以及日後可能出現的呼蘭與風雨軍之間準備更加充足、規模更加龐大、戰況更加慘烈的交戰,這究竟值不值得,只有讓歷史來評論了!
想到了這裡,風雨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是悲是喜,雖然在具體的戰爭程序上與他原先的預計有出入,但是戰爭的結局卻達到了他預期的效果——呼蘭人對涼州的威脅暫時告一個段落:進攻的失利和國內的牽制將使得張仲堅對於進犯涼州會保持更加慎重的態度,物質和人力上的慘重損失,也使得呼蘭需要有相當一段的休整時間。
雖然風雨軍的損失也相當嚴重,不過這場戰爭被堅決地阻止在風雨軍北線的第一層防禦圈外,涼州經濟發達地區並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害;而且由於幾乎整個神州都處於內戰之中,相對平靜的涼州勢必會吸引大批聖龍子民遷徙而來,物力和人力上的損失應該會很快得到恢復。
此外,自己的西征方案原本就沒有大規模出兵的考慮,受到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還可以透過西征來進一步加強風雨軍的實力,所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數年後如果和呼蘭軍再次相遇,自己的勝算大概又會增加了幾分。
但是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數字上的事情,拋開了這些數字和戰略上的勾畫,風雨覺得自己實在是無法面對那昨天還熱血沸騰、對自己充滿信任和期望的數萬名陣亡戰士,這些戰士昨天還有血有肉,還生龍活虎,他們向自己效忠,他們向自己宣誓,他們做到了,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那麼自己呢?
一個戰士征戰沙場的目的可以很單純,可以是為了功名利祿,可以是為了保衛家園,可以是為了對主帥的忠誠與信任、對國家的熱愛和責任,可以出於夢想,也可以出於仇恨,那麼一個主帥呢?他將這麼多戰士帶上戰場,又讓這麼多男兒埋骨黃沙,他究竟應該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並且最終履行了什麼樣的承諾,才能夠對得起那些為了他而血染沙場、馬革裹屍的戰士呢?
風雨的心頭湧上了一股從未有過的疲倦,這股疲倦慢慢的侵蝕了整個身心,突然間有了一種不如撒手歸去,從此呼嘯山林的感覺,不由很羨慕古時那個吟著“本是個懶散人,無甚麼經濟才,不如歸去也”的傢伙,有時候急流勇退還真不是一般的瀟灑!
“大哥,近衛軍準備好了!”
就在這個時候,蒙璇一身戎裝的走了進來,看見風雨如此疲倦的樣子,不由楞了一下,這可是她從來沒有看見過的。
在她的眼中,這個大哥永遠是如此的瀟灑自如、充滿活力,這使得她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出聲打斷了風雨的思路。
“啊!”
風雨如夢初醒般的應了一聲,隨著蒙璇走了出去,只見帳外的近衛軍將士整整齊齊的排列著,默默地接受著統帥的檢閱。
盡避今天的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