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2 / 4)

小說:征戰天下 作者:風雅頌

上碰到的是強大的騎兵、廣闊的沙漠,神出鬼沒的突襲隊,不僅沒有獲得預料中的勝利,反而在混戰中喪生。

他的其中一支軍隊就留落到了西域,當時聖龍恰恰由偉大的聖太宗執政,國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堅持著相容幷包原則的聖太宗,恩准了這支軍隊自行築城戍邊的請求,而這座城池恰好是耶律部族聚集地附近。

缺乏正規軍事人才、處於半開化中的耶律部族,吸收了這種西方正規軍的軍事思想,並以此作為建立軍隊的指導思想。

因此耶律部族的軍隊可以說是草原的異數,他們不同於其他部族完全是憑藉騎兵的威力縱橫馳騁,恰恰相反,他們是步、騎夾雜,步兵為正、騎兵為輔,採用著“魚鱗陣”的陣型進行戰鬥。

這種陣型的前軍是密集的盾牌兵防禦部隊,盾牌的強度和重量遠超一般軍隊,對弓箭防護極佳,這種盾牌高達到一點七米,寬度八十公分,除了前進的時候,兵士基本都是把盾牌立在地上作戰,如同一座工事。推進時則如浮動的城池,普通的弓箭根本拿他們沒辦法。

後方分別是使用長槍和標槍的攻擊部隊。標槍的槍身長攻擊力遠勝弓箭。

在戰場上,雖然英勇的戰士連中數箭死戰不退的場面時有所見,但是一旦中了耶律部族的標槍者則立即失去戰鬥力。

長槍部隊則整齊的排列,伸展出的長矛密密麻麻猶如山林,紅纓隨風飄舞,正是對付騎兵的剋星,鋒利的矛尖可以有效的殺傷敵人,而修長的槍桿卻有效的保護了自己。

至於騎兵則全部是輕騎,作為奇襲隊來使用,作戰時擅長從步兵陣中突然殺出,以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

整個軍團擺成一個個互相鑲嵌的方陣,各部既相互獨立,又可相互掩護,錯落有致。使呼蘭軍賴以取勝的騎兵只能在陣型的邊緣掠殺,無法形成有效的突破。

同時,目標很大的騎兵還要隨時遭到密集的標槍襲擊。而一旦後撤時各個方陣交相掩護,徐徐撤退,只要不是全軍急退或者是士氣渙散的大潰敗,就很難被突破。

正是依靠著這種陣型,耶律部族當初成為了大草原最為能征善戰的一族,並且在去年大草原的反叛中,一度打敗了草原最為精銳的呼蘭軍第一軍團,名震大草原。

在耶律部族投靠風雨之後,作為一位絕世名將,風雨意識到這種標槍既難以使用又不便攜帶,射程也有限而且屬於那種用過了就報廢的武器——為了避免敵人拾起後反過來對付自己,這種槍頭扔出去後自行折斷,這樣就使得軍團過於依賴後方的補給,不利於靈活機動作戰,所以讓南天門參照了逍遙的遺墨,製造了一種連弩。

這種連弩兼有標槍和弓箭的優點,因為使用機械力並能夠瞄準,它的殺傷力遠遠大於普通弓箭,還有密集快速發射的優點,大大彌補了標槍的不足,使得黑狼軍的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當黑狼軍出現在戰場的時候,引起了呼蘭軍的一陣悸動,當初耶律部族的輝煌戰績曾經在大草原上廣為流傳,自然讓每一個呼蘭勇士心有餘悸。

如同城堡般盾牌在前面緩慢而不可阻擋的推行,箭弩在半空中發出“嗖嗖”

的聲響,如同畫中優美的弧線,呈拋物狀落在了騎兵的身上。

當兩軍接近的時候,從盾牌的空隙處,伸出來的是後排雪亮的長矛,筆直的捅入了呼蘭勇士的身軀。

面對著堅硬的盾牌,呼蘭人的騎兵毫無用武之地,錯落有致的陣型則使得以運動戰見長的呼蘭人,只能夠在陣型的邊緣加以襲擾,一時間被迫後撤。

不過曾經打敗耶律部族的張仲堅並不以為意,命令前方的呼蘭軍後撤保持距離,後方和兩側的呼蘭軍同樣發射弓箭予以回擊。

在後方的呼蘭鐵騎使用的是那種草原小杯,雖然體積並不龐大,但是弓弦緊繃,用力極大,在近距離甚至可以一箭射穿一頭野牛。

這個時候,黑狼軍步兵團機動力不足的弱點暴露無遺,無法進行有效的銜尾追擊戰,以擴大戰果。

而強大有力的弓箭則是對付行動遲緩的對手的最佳武器,大批處於後方和側翼的黑狼軍戰士紛紛中箭倒下,隊形也就開始出現了稀疏,不得不停下來重新整頓,這卻更進一步的拉開了兩軍的距離。

但就在這個時候,林玉寒和陳良所統帥的錦州軍也開始出動了,從兩翼而上,攻擊因為後撤而顯得有些散亂的呼蘭軍,並且由於中路有黑狼軍如同堡壘一般的存在,極大限制了呼蘭軍機動作戰力,而不必擔心被敵人從中線突入,分擊後路,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