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風將軍以為如何?”
風雨聳了聳肩,又故計重施的拿起了茶杯。
在兩個女人爭論的時候,最好不要插嘴。──這點道理風雨很明白。
可惜袁紫煙顯然不想放過他,依然進逼道:“紫煙以為,人生百年,彈指匆匆,只有無愧於國家社稷、黎民百姓,放算得上是真正的無悔人生。不知道侯爺怎麼看?”
風雨略一思付,知道她是藉此請自己出兵解救錦州。眼下各方的糧草都被自己燒燬,所以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
當下哈哈大笑道:“仙子放心,風雨雖然愚鈍,還不至於公私不分。恩怨歸恩怨,國家大計歸國家大計。”
袁紫煙臉上露出了一絲喜色,盈盈而拜道:“既然如此,紫煙就代表錦州百姓謝過侯爺了。”
第二章 煙雨往事
第二集帝都風雲第二章煙雨往事 動亂過後的聖京顯得十分的平靜。
煙雨亭坐落在帝國著名的聖龍山下。
在聖龍山上,正進行著決定帝國命運的各方會盟,從而締結了影響深遠的聖京協議。
而在山下聖龍河畔的煙雨亭中,兩個人間絕色正依柱而立,衣袖飄浮,神態怡然,猶如出塵的仙子。
不過在一旁的風雨並沒有這種豔福的感覺。不知是否是同性相斥,兩人之間始終有著絲絲的火藥味。
風雨只好裝作觀賞風景,瀏覽四周。
袁紫煙嘆了一口氣,說道:“山河表裡潼關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戰一起,成就這功名的,永遠是帝王將相,而受苦受難的,永遠是天下蒼生。要是人間再也沒有這麼多戰亂,該多好!”
說罷,一臉憂思。
風雨見了實在不忍,接道:“仙子何必如此,其實天下戰戰和和、分分離離,本是平常事。人類也正是在不斷的毀滅中重建。如果一直歌舞太平,執政者就會不體民情、固步自封,百姓將飽受剝削,國家將積弱不振,所有的文明、思想、科技、政治也將停滯不前。長此以往,天下必亂!英雄則乘勢而起,逐鹿天下、收攬民心、廢除苛政,還民一個太平,再造一個盛世河山。新的政治、新的文明、新的思想也就此誕生!歷史就是如此週而復始的演練,人類就是如此迴圈以往的發展。這就是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逸吧。從某種程度上說,戰爭是和平的必經之路,也是整個人類前行的原動力。”
“好一個生於憂患,死於安逸!”
“好一個在不斷的毀滅中重建!”
袁紫煙和李中慧都陷入了深思。有一點是相同的,兩人都是熱衷於政治,希望尋求一條治世之道的非常之人。這種尋求,從某種意義上是她們畢生的投入。所以當風玉說出了這一段對於當時那個傳統道德禮教佔統治地位的時代來說,頗有些大逆不道的話,令兩人既感到震驚,又感到大受啟發。
一時間,整個煙雨亭陷入了沈寂。
“侯爺可知道煙雨亭的典故?”良久,袁紫煙突然打破沈默,轉移話題問道。
“當年一代烈女子劉秀秀,為了幫助她的戀人、一代名君神武帝肅清把持朝綱的權臣姬酈,忍辱含羞,曲意逢迎以迷惑奸雄,最後配合手握兵權的大將軍周波殺了姬酈。
但是神武帝在事成之後,卻因為朝廷的非議,不敢將劉秀秀介入宮中,而是準備將她賜給大臣周波,以籠絡這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劉秀秀面對著河水傷心的嘆道:“姬酈待我很好,我為了蕭郎和社稷而誘殺了他;但是殺了一個權臣又要嫁給另一個權臣,我還有什麼面目活下去呢?”半夜,就在此投河而死。
神武帝後悔不已,在此枯坐一夜,滿頭白髮,故而有一夜百年君王心的典故。神武帝為了紀念這位奇女子,故在此修建了煙雨亭。”
說道這裡,風雨嘆了一口氣,說道:“其實神武帝算得上是一代名君,少年登基就剷除權臣,後來又收歸帝權,中興聖龍,大幅提升國力。要不是他因為這件事一直鬱悶在心,傷了身體,以至於年僅三十五歲就英年早逝的話,再給他二十年,整個聖龍就大不一樣了!”
“依我看,神武帝作為國君或者十分出色,不過作為男人就有些優柔寡斷。大丈夫就應該有大丈夫的氣勢,雖千萬人吾獨往矣,如果喜歡劉秀秀,又何必去管那些朝廷的輿論?倒也不失為一段佳話;如果不敢對抗朝廷的公議,那也可以來個開籠放雪衣,還劉秀秀一個自由。”
李中慧不以為然的說道。
袁紫煙說道:“這段涉及了軍國大事和兒女情長的故事實在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