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龍不能重用張仲堅,而呼蘭用之,不以其狂傲而厭之;不以其血統而猜之;不以其殘暴而棄之;不以其權謀而忌之。至於當前張仲堅專權,是未能運用平衡之術所致,與用其才無關。
海納百川,有容乃壑。呼蘭善用人才,得以開明政治、整肅軍隊,從而富國強兵。‘唯才是用,令天下英雄盡入彀中。’實在是強國之道也,昔日我聖龍天可汗如此,今日之麥堅、呼蘭亦如此。而如今我聖龍棄人才如草芥,重門第勝一切,焉有不衰之理?
其二,重視軍功,以戰養戰。呼蘭全民為兵,舉國皆戰。戰則封侯拜將,掠取財物牛羊、婦人奴婢,故而人人效命。
北人強悍,善於弓馬,疾馳如風,猛攻似虎。作戰往往迂迴則擊,不拘一格,令人防不勝防。回首我與呼蘭之戰,都是迫其不得不戰,令其喪失機動性和靈活性,方才僥倖獲勝。哥舒行文並不輸在戰術之上,而是政略地利人和不如我也。
其三,補給充足,商人帶路。呼蘭一改傳統人隨畜走的風格,大軍所動,牛羊隨行,解決了戰略物資的補給。
大陸公路乃有名的絲綢之路,可惜諸公國施加重稅,路上盜賊蜂起。呼蘭大軍所指,靖平道路,統一稅收,故而商人予以支援,提供道路地形、風土人情、軍政情報。呼蘭軍得此而如虎添翼。”
就在涼、夏報捷的時候,風雨軍的統帥由於被拘禁,而正在百無聊賴的用以上的文字作為所撰寫的呼蘭見聞錄的開頭。
雖然已經封侯拜將,不過無聊的男人始終沒有放棄成為歷史學家的自覺,這在他疏懶的個性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不過諷刺的是,這篇原本想成為史學評論的文字卻成了後世史學家研究風雨一生政略的重要依據,並以此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