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所以他才要躲在廁所這個私密的空間,清靜自已的頭腦。
“嘀嘀,嘀嘀”,手機設定的鬧鐘響起,八點五十五分到了。睜開眼,深深地吸了口氣,將手機關上,武亦東離開單間,在外邊的洗水池旁停下,開啟水龍頭,將冰涼的水潑在臉上,如此兩次三番後,他掏出手帕,將臉上水珠擦去,抬頭看對面的鏡子,裡邊是一張略顯疲憊的臉,“加油!你是最棒的!”舉起右手,把拳頭握的緊緊,武亦東低聲叫道。
來到賽場,離比賽正式開始還有兩分鐘,匆匆來到自已所在的位置,王仲明已經坐在對面。
“抱歉,來晚了。”輕輕點了下兒頭,武亦東向王仲明打著招呼。
“沒什麼,你的黑棋。”沒有什麼反應,王仲明只是淡淡地提醒道。
在椅子上坐下,武亦東調整著氣息,執黑先行,運氣不錯,至少佈局階段可以掙取到主動。
“比賽開始!”,坐下沒有多久,趙恆高聲宣佈的聲音傳來。
定了定神,武亦東將手伸向棋笥。
第一步走的是右上角星位,白棋走左下角星位,黑棋佔右下角小目,白棋走左上角星位,第五步棋,武亦東走的是右邊星位下一路——高中國流。
中國流佈局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棋手訪日時在某一輪比賽中所有棋手全部採用此種佈局而得名,而由於當時陳祖德是中國棋手的代表人物,所以有人認為是他所創,不過紀錄表明,這種佈局其實在那之前就已經有人下過,如日本棋手安永一,另外吳清源還有更早的本因坊道策在他們的對局中也都有過類似於這種佈陣的構思,只不過在中國棋手大量使用這種佈局之前,其他棋手只是淺嘗即止,只是做為一種佈局趣向而沒有深入研究,故此稱陳祖德創造的‘中國流’佈局也是對的。
最早的中國流佈局第五步是走在三路,被稱為‘低中國流’,後來日本棋手經過對這種佈局的深入研究後出現了將第五步落在四路的下法,這樣的佈局被稱為‘高中國流’,此後又出現‘迷你中國流’,‘小林流’,‘變態中國流’等分支,不一而論。
相比於‘低中國流’,‘高中國流’的佈局速度更快,更注重向中腹的發展,而由於經營外勢的棋難度較大,不容易把握,所以在最初流行過一段時間後便很少在比賽中見到。武亦東此時走出‘高中國流’,就是想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希望對手對這個佈局的研究不是很深入,從而佔到便宜。
白棋右下四路側面隔二高掛——這是中國流佈局特有的一種掛角方式,無論是高中國流還是低中國流,其主要發展方向是小目。中國流佈局強調的是速度,作為白棋而言,其主要戰略就是把局面打散,與黑棋形成細棋局面,讓黑棋的先首效率無法發揮,而作為黑棋,其主要戰略就是與白棋對圍大模樣,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先著效率。
雖然高中國流佈局現在已不怎麼流行,但終究也是曾經風行一時的熱門佈局,有著一套非常完善而系統的理論體系。如果按照以前的理論,黑棋一般是應在角上,或單關,或小尖,待白棋拆回後再搶上邊的大場。
武亦東雖然對高中國流佈局有過深入研究,不過要是比背棋譜的話,他並沒有信心強過對方,大家都是按著早被無數職業棋手研究過的官招進行,吃虧固然是不會吃虧,但想佔到便宜卻也是千難萬難。
所以武亦東沒有選擇在角上應,黑棋在下邊星位二間反夾。
對於這樣的下法,白棋的第一感是大飛再掛,黑棋大致是在五五靠靠,白棋扳頭,黑棋退,白棋長,黑棋四路斷,如此黑棋得角,白棋取勢,雙方得失大體相當,不過黑棋也有在白棋扳頭時向中腹長的下法,區域性走成類似於‘妖刀定式‘的變化,變化複雜,未有定論。
但王仲明沒有那樣走。
白棋右下角星位靠,最強烈的手段,他這是一開局就要大打散手,要跟對手展開肉搏戰。
這麼猛?!
看到這一招,武亦東心裡就是一跳,倒不是他以前沒見過這一招,而是他知道,但凡能走出這一招的人要麼是魯莽衝動的好戰分子,要麼是對這裡有過深入研究的高手。
顯然,對方不可能會是前者。
黑棋右邊三路扳,白棋三三斷——如果右邊反扳,變化要簡單的多,但王仲明沒打算走的簡單,難得實戰中有人走出高中國流來,正好實驗一下兒以前自已研究過卻沒有機會使用的招法。
扭十字,長一邊,這是交手戰的常識,黑棋右邊三路長,以靜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