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迴旋。
實際上馬賽迴旋這個動作並非齊達內的首創,而是出自一位叫做羅德里格斯的巴西球員,後來讓這個動作發揚光大的是阿根廷球王馬拉多納,球場上的馬拉多納經常帶球連過數人,他的最有效的過人動作實際上就是馬賽迴旋,但齊達內學會了這個動作,並且在比賽中頻繁使用之後,由於他身材高大,做起這個轉身動作分外飄逸瀟灑,人們才想起來應當給這個動作起個專屬名稱。
最開始的時候,人們稱這個動作為“齊達內迴旋”,但因為馬拉多納的珠玉在前,齊達內不好意思獨佔這份榮譽,於是這個動作最後被定名為馬賽迴旋,含義還是和齊達內有關,因為齊達內出生於馬賽郊區。
與甩牛尾巴不同的是,馬賽迴旋並非無法防守,因為,甩牛尾巴在起始動作做出之後,實際上有兩個選擇,其一是左前45°,其二是右前45°,只有做動作的本人才知道皮球最後將飛往哪個方向,而馬賽迴旋是個固定動作,一旦起始動作開始,除非是中途停下來,否則,皮球的滾動軌跡差不多是固定不變的,就是向左或者向右完成轉身的拉球和拉球后的銜接,做一個360°的大轉身。
詳細一點說,馬賽迴旋是三個動作的快速銜接:首先用左腳拉球,然後快速轉身,最後用右腳順勢把皮球送往身體的左側,同時完成身體的360°轉向;如果起始動作是用右腳拉球,後面的動作就是相反的方向。
拉球、轉身、帶球轉向,這三個動作分別是足球控球技術中的常見動作,但難就難在讓它們快速地被銜接成一套組合動作。
在足球場上,能完成帶球360°轉向的球員不計其數,但他們都只能叫“帶球360°大轉身”,而不能被叫作馬賽迴旋,因為,齊達內的這套動作是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的,他將這三個動作連貫成一個動作,給人的感覺就是你一眨眼,齊達內已經如同變魔術一般,從正面面對你的位置,變成了距離你一步之外,和你相對的位置,而且皮球還穩穩得被控制在他的腳下!
“三秒鐘上帝!”
羅南多當然聽不到老特拉福德球場的解說員在高喊“馬賽迴旋”,也聽不清看臺上球迷發出的巨大的驚歎聲,再說了,如果等他聽清了別人的喊叫再發動三秒鐘上帝,那就已經遲了,齊達內的這個招牌動作的速度何其快,一眨眼、一愣神的時間,齊達內就能從你的面前瞬移消失,你再想追,只能跟在他後面了。
事有湊巧,當羅南多遭到齊達內戲耍,被迫緊急剎車之後,他站不穩了。
站不穩的羅南多,不願意自己悽慘地被騙到當場摔倒,於是乾脆一咬牙,發動了三秒鐘上帝!
反正,此時羅南多也已經到了能夠發動技能的時間,剛才的急剎車不僅讓他站不穩,而且讓羅南多的體能消耗極大,他明白自己如果不借助三秒鐘上帝的幫助,無論如何擋不住齊達內,這就是一個值得發動三秒鐘上帝的機會,最起碼體能恢復之後的羅南多,能多扛一會,等弗萊徹趕上來之後,他們又能完成對齊達內的包夾。
然而,剛剛發動了三秒鐘上帝,變得耳聰目明之後,羅南多就猛然驚覺:齊達內在伸左腳拉球!
哇!這是齊達內的那一招馬賽迴旋的起始動作!
羅南多不驚反喜!
這可真是出門趕上天上掉鈔票,趕巧了!
齊達內的馬賽迴旋,同樣被稱為最具迷惑性的過人技術,這一招的關鍵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按照普通人類的肌肉和神經反應水平,等你發現了齊達內的企圖想跟著他一起移動,那就來不及了,說白了齊達內做這個動作就是很快,他伸腳拉球之後緊接著就換另一隻腳順球並完成轉身,整個動作就和普通人以最快的速度轉一次身,花費的時間差不多。
普通人跟不上齊達內的動作,但並不等於任何人都跟不上!
因為馬賽迴旋的動作軌跡基本上固定不變,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當一個身手矯健的球員,在齊達內開始做動作的第一時間就準確地判斷出來,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平移,他就能卡住齊達內。
當然,理論僅僅是理論,要想堵死齊達內的馬賽迴旋,難度大到難以想象,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說:齊達內的假動作花樣繁多,你就算一直盯著他的腳,也很難分辨出他出腳拉球的時候,到底是一次普通的拉球動作,還是要做馬賽迴旋,如果齊達內每次出腳拉球的時候,防守球員就拼命地向一側平移身體,那就搞笑了!
所以,事實上在齊達內學會這招殺手鐧之後,還沒有一個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