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計程車兵正在街道上巡邏,看見百姓們露面,他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反應,仍然面色沉靜地四處巡視。街道上沒有半點血跡,似乎並沒有經歷過哪怕是不太激烈的爭鬥。而靠近城門的百姓則驚訝地發現,原先懸掛在城頭的亮紫色的“曹”字大旗,已經換成一面深墨色的“劉”字大旗。一些年長見過世面的人已經有些明瞭:恐怕在這一夜之間,這皖城乃至廬江郡已經是更換了主人。個別膽子比較大的人強忍著心中的恐懼,語氣恭敬地向巡邏計程車兵詢問他們到底是誰家的隊伍。出乎意料的是,被詢問計程車兵倒也沒有凶神惡煞地呵斥他們,相反還算比較和氣地告訴這些百姓,他們是荊州劉皇叔的軍隊。
聽聞是劉皇叔的軍隊佔領了廬江,百姓們略感心安之餘又不禁有些憂心。心安是因為這位劉皇叔的仁義之名早已遍傳天下,廬江之前雖然從未歸過劉備的治下,但是和荊州與徐州都是相隔甚近,以往也曾經有不少中原和徐州的百姓為逃避戰亂而南遷到壽春來。透過他們之口,很多皖城的百姓也知道,天下間有這麼一個比較厚道的劉皇叔,在他的治下,百姓還算能夠安居樂業。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隱隱地擔憂,其中主要是一些年齡稍長的百姓,他們已經歷過多次城頭大王旗的變幻更替,對這種情形已經有些麻木。劉皇叔雖然對百姓還不錯,但是他到底能在廬江呆多久,萬一曹丞相的大軍又殺回來,劉皇叔到底還能不能在這裡堅持的住,到時恐怕又免不了一場血雨腥風。受苦的還是自己這些皖城的百姓。
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勸說這些民眾離開自己這並不太平的家鄉,轉道去荊州,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有鑑於此,馬謖在拿下皖城之後,就立即頒佈了三項措施,為的就是遷徙民眾。
第一,馬謖在所有攻佔的城池之中,立即下令開啟府庫,把庫存的錢糧全部拿出來。一半留作軍用,一半則是分發給城中的百姓。廬江由於地理位置較為突前,與曹操治下最近的合肥都隔著一個巢湖,因此對於曹操而言,這就是一塊飛地。或許正是因為對廬江的不重視,自從去歲曹操佔據廬江之後,一年之內曾經數次強徵暴斂,在收繳起了大量的錢糧的同時,卻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不小的民怨。現在馬謖這麼做,雖然是慷他人之慨,真正的實惠也不見得有很多,但是廬江百姓卻已經是歡呼雀躍了。因此只用了不到三天的功夫,城內的動盪已經徹底平息。郡守府派人在城中張貼了十幾張告示。在每張告示旁還有一、兩名士兵不時地大聲誦讀。告示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只是說荊州劉皇叔的軍隊已經佔領廬江全郡,大軍會對百姓們秋毫無犯,讓廬江百姓不要恐懼驚慌,繼續日常的生活勞作。慢慢的,城中的百姓也就平靜地接受了眼前的事實,街道上又開始有人來人往,各式店鋪也相繼開門營業。
有了這第一步的基礎之後,馬謖又開始了第二步的措施。在他的授意下,一大批細作開始潛伏至廬江各縣廣佈留言。一時間廬江全郡流言四起,但主要讓百姓們忐忑不安的也就是兩條:一條是說曹操有意奪回廬江,馬上這裡又要展開永無止境的血戰;另一條則是說曹操準備奪回廬江之後進行人口遷徙,把廬江百姓盡數北遷為屯田客。這兩條流言在廬江郡引發的騷動,不亞於一場七級地震。近一年來廬江戰亂連連,百姓對無休無止的戰爭,早已是發自內心地感到恐懼。而就算是僥倖能夠在戰爭中苟全性命,卻還要被遷移到北方去做屯田客,每年必須把六成的收成上交朝廷。這兩件事之中任何一件都足以叫百姓們無所適從,更何況兩件加在一起來了?鑑於曹操的名聲實在是不太好,因此這兩條流言的真實性幾乎是沒有人對此懷疑。(按:屯田作為一種集中勞動模式,在戰亂之時多被諸侯用來招攬流民。一開始大家只求保障人身安全有碗飯吃,往往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長此以往,對於這種近乎農奴一般的剝削制度,屯田客們都是比較牴觸的。歷史上幾乎所有時期的屯田,尤其是民屯,都只能作為一種應急措施。只有原本就有自己土地的自耕農,更是完全對當屯田客木有興趣)
就在這氣氛有些詭譎的時候,郡守府門口貼出的第二份告示,又給廬江百姓帶來了希望。告示以荊州劉皇叔的名義敬告廬江百姓,如今荊襄百廢待舉,尤其是在荊南四郡,有著大批的土地等待開墾。若是百姓願意前去耕種,那麼可以免費獲得土地,而且未來幾年內的賦稅也將有相應的優惠政策,這就是馬謖的第三個措施。相信有前兩項措施作為鋪墊,加上劉備這人的名聲還不錯,這第三項肯定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估計除非戀家成狂的老頑固,應該沒有誰肯繼續呆在廬江這裡不離去了。畢竟遷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