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3 / 4)

小說:重生三國馬幼常 作者:風雅頌

知了。

因此,曹操縱然想方設法地籌集糧草,招募兵員,卻不得不受制於人口、土地等諸多因素。眼下劉、曹兩方的人口比例,差不多大約是3:4左右,看似曹操要稍微佔了一些優勢,但是考慮到各自的經濟底子,這點優勢也就不是很明顯了。

再者,以氣候、土地的肥沃度而言,北方與南方也有很大。荊州自從數年前就開始大規模開發荊南,益州有都江堰這個古老的水利工程,加上由於近年來為了避免戰亂,大量的北方士民南下避難,人口的遷徙也帶來了北方先進的農耕生產技藝,長江以南的各郡縣農耕日益興盛,產糧的比重逐年上升。

眼下在江東、荊南各郡,一年糧食的兩熟已完全不成問題。而在交州一帶的部分地區,甚至可以實現三熟。(歷史上,南方產糧超過北方,大約是在北宋中後期,不過現在被作者提前了)五年前,時任武陵太守的廖立,自交州引進了原產自日南的三季稻,在武陵治下的兩縣進行試種,結果大獲成功,並且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武陵郡的糧食畝產量,居然是上揚了三成有餘。

訊息傳到漢中之後,大司農劉巴親自遠赴交州,在此勘察研究了這種新型稻米,認為可以推廣。目前,江東諸郡、荊南四郡、以及益州的永昌諸郡,都已開始大面積種植,僅去年一年的收成,就相當於往日豐年的一倍半有餘。同時,在馬謖的提議下,以及諸葛亮等人的主持,江北的南郡、襄陽地區。開始陸續實行稻、麥的輪耕。如此一來。使得這些往年只能實現糧食一熟的郡縣,同樣可以實現兩熟。相比較之下,只能一年一熟的曹操治下州郡,自然是無法相比。

在這時代,人口、氣候和土地,正是決定糧食產量最關鍵的因素,而曹操卻是無一佔優。僅在糧食地較量上,曹操就已輸了一大截。正因為如此,劉備和諸葛亮才不至於像歷史上那麼悲催,拿幾萬人去和曹操十幾萬人。甚至是幾十萬人掐架,基本上可以實行一場還算是勢均力敵的戰鬥。

不過顯然曹操的人品不是很好,似乎老天爺還覺得他不夠悲催,給他來了個雪上加霜。建安二十年開春之後。還算是風調雨順,氣候宜人。但是在進入農曆五月份之後,事情就有些不對勁了:老天爺不下雨了!

五月份整整一個月,中原以及江南絕大部分的地區,都是沒有下哪怕一滴的雨。甚至就在進入六月份之後,還是沒有半點緩解的跡象。這一突發狀況,也是幾乎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原本醞釀之中的大戰,就此胎死腹中。

這一場規模巨大的旱災,所波及的範圍發次廣泛。具體到大漢十三州,那就是關中的雍州、中原的司州、青州、兗州甚至徐州和豫州這些個州。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乾旱,給弄得非常狼狽。眼看著就要收割的麥子,被這場乾旱給硬生生烤的枯焦,最後不得不面臨大面積的欠收,甚至是絕收。曹操急得不行了,一向不信鬼神的他,甚至不得不攛掇漢帝幾次三番設壇禱告上蒼,祈求降下甘霖以惠澤世人,但是老天爺似乎很不給曹丞相面子,中原之地就是不下雨。

而河北的冀幽並三州之中。冀州多少也會受點影響,但是不會太大。幷州和幽州雖然幾乎不受影響,但是這兩個州從來就不是產糧大邑,甚至可以說是貧瘠得很,指望他們支援中原諸州。曹操肯定是指望不上了。這一年對曹操來說,肯定是極為難熬了。馬謖依稀記得歷史上曹操經常為蝗災所困擾。估計這個可怕的小生命,多半也差不多是時候來麻煩魏公了。

相比較之下,南方地處劉備治下的揚州、交州、還有益州,運氣都是要好得多了。由於江南江北氣候差異頗大,因此江南糧食的成熟期,比之中原一帶要早上大半月,江南之地居然是無巧不巧地趕在田地徹底乾涸之前,將將完成了麥子的收割。此外益州有都江堰灌溉,荊南和江東諸郡也配備了相當數量的水車,加上河網縱橫,水道不缺,近年來又是廣挖水渠,因此稻種的種植也都是幾乎不受影響。如果說影響,那就是號稱天下爐鼎的荊州,和隴西之地稍微收點影響。

荊州南北縱深極長,南接交州,北連雍司,中有長江貫通東西。北方的荊北諸郡氣候與雍州相似,受乾旱影響頗深。但是過了長江的荊南四郡則是多為南方氣候,雨水充足更兼河網交叉,此番乾旱幾乎不受影響。荊北的諸郡之中,南郡還算是不受影響,襄陽卻是著實遭受了一把旱災。要不是關羽關鍵時刻聽從馬良的建議,引白河之水灌溉土地,只怕新野一帶的春耕,就要徹底絕收了。饒是如此,這一次的旱災也把荊北給折騰了個夠嗆。

至於隴西,那裡本來就是乾旱之地,現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