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部分(2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君而已。而吐蕃贊普呢,則是不管人前人後,都是以自己和唐天子平起平坐而自居的呢。

尤其是對於真臘來說,這無疑就是滅頂之災,它之所以也敢不鳥大唐,就是因為其北邊有個吐蕃隔著大唐,有吐蕃人在那擋著,只要他真臘不把事情搞大,大唐也拿他沒得辦法,現在好了,南詔被滅,林邑看來也是不保,上次大唐十幾艘的大樓船在那唐林港上一停,林邑人就已經嚇破了膽了,林邑是沒有縱深的,它就是沿著海岸線,西邊以長山為界的那麼狹長的一條,而且林邑的大城又都緊臨著大洋,大唐的樓船一來,只有捱打的份,毫無險要可守。

是的,林邑以前就仗著雨林可以阻擋得了唐軍的步伐,但是現在呢,人家根本不需要從陸上來行軍,一艘樓船運三千兵,十幾艘就是近五萬兵,一人一口唾沫的話,林邑那區區兩萬兵根本不夠淹的。雨林是阻隔了大唐陸上來犯之路線,但同樣也阻隔了他林邑自己援軍的行程,漫長的海岸線上,誰知道唐軍會出現在哪個城外?這仗還怎麼打呀?這險還怎麼守哇?根本就是不對等麼。

至此,王況這才明白了秦懷玉幹嘛去了,敢情這兩年,這小子就窩在六詔聯絡那五詔呢,就等著機會成熟,一舉拿下南詔,然後在六詔人的幫助下,沿著央恰布藏布逆流而上,直搗贊普所在的邏些,松贊干布哪裡能想得到,大唐軍隊明著在清海一帶集結演練,用來誘他吐蕃兵不敢輕舉妄動,而後方几乎就是空虛的,有那麼長的一道天下最高的山橫亙在那裡,哪裡還需要派人去守?好麼,這麼一空虛,秦懷玉只率了百名千牛衛,再在兩百多名六詔邊民的幫助下,輕易的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將贊普的宮殿團團圍住,輕易的就將其梟首了,這也是受了王況當初的一句“贊普非常人,若得斬首時機,千萬要除根”的影響。

原來李老二也不是省油的燈呢,本來呢,王況是打算等到高句麗打下來之後,再來對付南詔和林邑及真臘,最後來收拾安息,現在看來,卻是省了王況許多的手腳。

至此,整個後世被稱為亞細亞的這一大塊大陸,十成中已經有九成五以上劃入了大唐的版圖,這一年裡的戰役鋪得如此之快,形勢演變得如此之巨,用一個成語就可以來形容大唐的戰績:大戰無殤……)

p

第七二二章 一代聖君

大戰無殤!

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個帝王可以做到這一點?就連被歷代帝王奉為領軍治國的經義《六韜》的著作人太公也無法做到這一點而引以為憾事!

在動用了二十萬強兵的情況下,竟然可以做到不徵調民間一分一厘,不用徭役,不用民伕,絲毫沒有影響到子民的耕作生活,甚至,就連河北這個首戰之地,民眾也沒有因為這麼一場大戰而有任何的損失,相反的,許多的貧戶因為此戰後還分到了不少的工具錢糧!

富戶們捐獻的物資除了禦寒用的分發了下去給自發組織起來運送物資的貧民外,其餘的,唐軍幾乎沒動用過,唐軍兵士基本不需要什麼糧草緇重,每個兵士在自己的馬背上帶上幾斤行軍餅,帶上一兩斤的琥珀糖,再帶幾個罐頭,百來斤釀製琥珀糖的副產品糟麩就夠了,糟麩是備用的,除了在先期行軍的過程中用到一些馬糧外,其餘的時間都是打到哪就直接的將打下來的地方的糧草拿來餵馬,米麥等也是就地取材給兵士們烹了來吃。

而就連高句麗也沒有因為戰火是燃燒在那裡而有多大的損傷,當然這裡的損傷是指的農林方面的損傷,還有商人店鋪的損失,高句麗人的死傷不管,他們都將強制的分散到大唐各地去,普通的高句麗百姓不須為奴,但也不能再在這裡耕種漁獵了。

要讓高句麗這個詞徹底的抹去,就是要斷根。將其融入到華夏子民中去,跟中原人一樣學漢字,說漢話,行漢禮,沒有什麼特權可言,並不會因為他們是屬於特殊的部族而給他們照顧,這是王況一直堅持的原則。任何部族的文字,必須廢除,任何部族的禮儀。必須是以不違背整個華夏這個大群體的基本禮儀為前提,你可以有方言,但不許有文字。你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服飾,但在重大場合必須和他人一樣,你可以有自己的制度,但必須是基於不違反《大唐律》的基礎之上。

如果這個部族的文化要保護,那個部族的文化要保護,那麼又怎麼可能會有華夏這一族的產生?就連漢族也是各大部族經過長期的融合而來,其前提就是書同文,車同軌。如果始皇帝也來搞個什麼少數民族政策,考慮這個那個的話,如今的華夏大地。永遠也將停留在戰亂之中。只有大家都說同樣的話,守同樣的禮,才會對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