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部分(2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來的蜀王位,任岐州今陝西鳳翔刺史,是個地地道道的紈絝子弟,也沒心思爭什麼位謀什麼權,整日介裡只知道吃喝玩樂,偶爾還會調他底下的縣令來,變著法子的讓他們出醜取樂,為這個已經受到李世民的多次訓斥了,前段時間本來是要回長安來過個團圓中秋的,結果走半道上,聽說皇帝不在朝,趕快一紙書信送到朝廷請罪,夾著尾巴溜回了岐州

“莫要舀某跟這不爭氣的東西比”說到兄弟,李恪就氣不打一處來,但見王況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就馬上醒悟過來,若不是碰到王況,自己以前不也差不多?於是乾笑了兩聲:“某這次來是為河北百姓而來,二郎呀,你看,這秋去冬來,轉眼就要開春了,你的耕種法子,在河北也沒什麼起什麼作用啊,不是某說沒用,是河北之地,一年就有半年是冬天來的,尤其是一到冬天,田地都凍著了,就是要追肥也追不上呀,你倒是想個辦法,舀出個章程來,幫幫河北的百姓,怎麼說,他們也是某治下子民呀,他們過的好,某臉上也有光不是?”(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六九一章 解決之道

南稻北麥,這是千百年來的固有傳統耕種模式,大河即黃河,古代江就是長江,河就是黃河,有江、河、淮、濟四宗之說,同時,黃河也有人稱其為中國河以北,種植稻米的就非常罕見,而大河以南,種麥的就極為少數了這主要是因為相對稻米來說,麥的耐寒能力高一些,比如說冬小麥,就是秋冬播種,到來年的四五月才收成的,這中間就要度過漫長的冬天

說真心話,王況真不知道小麥的耕種中要注意到什麼,因為他打小到大根本就沒見識過小麥長什麼樣的,只有到了長春讀書後,才知道,原來是長這個樣子的,因此就別提耕種法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年來,王況所推廣的一直都是以水稻為基礎的耕種法的原因,而對小麥,王況也確實沒什麼辦法,本來就不知道麼,也就是說,王況在小麥種植上,和現時的農人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但眼下,李恪都求到門上來了,這個以前只知道浪蕩的皇子,第一次因為治下的子民而求到王況的頭上,王況不能坐視不管呀,而且,如果不讓河北的百姓也跟上大唐其他地方的步伐,短時間內沒什麼,可長此以往,就必將形成因為地域的富裕程度不同而造就的地域歧視,等到這個歧視因素慢慢的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再去消除可就晚了,要花費許多的力氣

“實話說,某真沒種過麥,對麥也是一籌莫展”王況嘆了口氣,其實,自己早就應該想到組織出海環球航行的艦隊才是,早一點從美洲大陸上找到玉米和土豆,河北民眾也就早點多了一分選擇可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在自己沒有一定的影響力之前,想說航海?可能一提出來就馬上要被大佬們給否了人都有不自覺的維護自己權威的慣性,第一次被否,那麼第二次再提,哪怕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出海的好處還是會否,不然的話,不就承認自己之前是錯的麼?

“沒別的辦法了?”李恪是興沖沖的來,滿以為在王況這裡能得到好的結果,不料王況出口就是這句話,真真是給他兜頭澆了盆冷水,凍得他牙根都打顫了這時候真覺得冷了,連忙招呼一邊的伺候丫頭:“趕快去給某拿件裘袍來”

李恪是王家的親家,這個王家人都知道,因此李恪這一說,也不用王況點頭,丫環就趕緊進去拿了一件狐皮鬥蓬來給他披了上去,李恪這才感覺好了許多,羽扇也不再敢扇了而是把自己的隨從叫了進來,遞給他讓他幫著保管

“嗌?二郎你哪來的狐披鬥蓬?你不是都不大喜歡這等東西的麼,卻有這麼一件暖和的寶貝自己也不披,看你那樣,都縮成一團了”既然王況說沒辦法,那就是真的沒辦法了,李恪情知王況沒有騙他的必要,乾脆也就不去想,轉而跟王況討論起狐皮的來歷

“這是某送他的,他死活不穿,說是還是穿羊皮的好,某就奇怪了同是裘皮,明明是狐裘暖和麼”說話的是長孫衝,這個傢伙度也快,才回去沒多久,又顛顛的跑來了本來長孫家對李恪是殊無好感,但在李恪和王況攀上親家後性情變了許多,不在成天的說長孫家如何如何的霸道等等言論,而是學會了會客觀的來看問題,不再將自己的私人感情給攙進去,加之也是因為李恪和王況走得近,長孫皇后這幾年在李世民面前也說了幾句楊妃的好話,楊妃的地位竟然在宮裡提升不少;再有就是李道潛和李道翔兄弟的迴歸皇族,使得楊妃和李家竟然又沾了親,長孫皇后對李恪也和善許多,有點看成是自己孩子的意思了,如此多方面下,長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