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保留著就是了,但卻別想呆在六詔割據一方了。而就目前而言,六詔還是沒有任何的反心的,既然沒有反心,當然也不會和目前的紅人王況對著幹,他們和王況沒有任何的衝突,相反的,倒是因為王況,六詔這些年在三七的輸出上還是賺了不少錢的。
高句麗是大唐死敵,就算是要對付王況,也不大可能這麼派人來長安,事實上,目前的王況,至少在表面上看,沒任何人會知道王況在東北已經開始下一盤不小的棋,其最終的目的,就是高句麗。
要說最可能的,倒是吐蕃人,因為王況的反對,他們想娶大唐公主的希望落了空,同時,大唐也加緊了對出境商旅的盤查,種子,新工具等是一概不允許往外帶的,就連要販到吐蕃的許多不能確定是種子還是果實的東西,對不起,給我丟到滾水裡煮上一柱香後再撈起來帶走,至於這煮的工錢麼,大唐厚道,就免了,不收你們的了,算是免費服務。而書籍呢,只允許帶那些經史子集,詩詞歌賦,若是和格物,天文地理,術術這一類搭上邊的,哪怕只是記錄一個結果的,也是堅決不許帶出境外。
這就相當於說,大唐只吃不吐,想方設法的得到外人的新技術新知識,自己的則捂得緊緊的不肯透露出一絲一毫。吐蕃安息這些國家也想學大唐,但他們學不來,沒辦法,要茶葉,只有大唐有,要絲綢,只有大唐有,要精鹽,只有大唐有,要辣椒醬,也是隻有大唐有……。可以說,大唐擁有這些地區至少一種不可缺少或者說他們非常想要的資源,有這一條,大唐自然就可以漫天要價,他們想捂什麼都捂不住,這就類似瓦良格要過那麼一個海峽,竟然要花了好多個億,就因為你必須得過人家的地盤。如是一來,很大的程度上,就遏制了吐蕃的發展,這樣的結果,就是王況自己,假如他自己是松贊干布,那也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但現在的問題就在於,如果是吐蕃人,他們和漢人的區別太大,其面孔具有很鮮明的特色,吐蕃這些年也派了不少的使者來長安,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要娶大唐的公主,幾乎是頭一撥還沒走,第二撥又來了,其軟磨硬泡的工夫,連王況也自嘆不如,要是王況有這樣的工夫,他在後世,也早就娶得美嬌娘回家了,也就不會到了臨穿過來,還是光棍一個。
但恰恰是吐蕃人軟磨硬泡的態度,更加印證了王況之前的分析,使得李世民更是堅決的不同意將公主嫁給贊普,如此一來,要說吐蕃人不惱王況,那肯定是假的。可現在不管是張三也好,還是李道潛兄弟或者說林明甚至於一些有跑過吐蕃商路的家人夥計都很是肯定的說那幫人不是吐蕃人。
這幫人雖然是鬼鬼祟祟,但卻也沒有故意的隱瞞行蹤,他們的舉止旁人一眼就能瞧了出來是有目的的,至於是什麼目的,也說不上來。而張三和李道潛他們又因為王況不在,不想因為自己的貿然行事而可能壞了王況的大事,因此這些時間也都只是盯著他們,並沒有和他們有過正面的接觸。
還是不如黃大的幹練,王況想清楚了以上方面,只能搖頭,要是黃大在,他就會知道這樣的情況下,出面和對方的人碰上才是最佳的途徑。未完待續
第六二七章 路遇
既然來人了,既然是已經被發覺了,那麼就總得表個態,給個回應{///吧友上傳}王況就讓魏小五的人給苗五帶個信,讓他出面來應對這幫人,同時也讓魏小五在房陵設個點,將整個房山監控起來,防止因為齧鐵獸出現的訊息走漏而導致許多人蜂擁而來,影響到毛人母子
要說苗五也被王況“冷藏”了不少時間,倒也不是他犯了錯誤,是因為他的身份為外人所知,都知道他是曾經跟著盧國公的悍兵,如今又在建安侯府當著管家,因此,許多事情,王況都沒交代他去做,反而是由高三出面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在外人的眼中,高三的地位似乎要比苗五高不少去
而事實卻是,高三負責的是對外,而苗五的重心則因為高三的到來而轉移到了暗中的魏小五的線上去了,可以說,整個建安侯府,現在管家的格局就是高三在明,對外,苗五在暗,主內,二者之間又靠著張三這一條線串起來,高三不知道他通知張三其實就是通知苗五,而苗五一得到和建安侯府有關的訊息需要有人出面去處置的,則是交由張三去轉告高三
王況自己分析了一遍,不大可能會是最有可能和自己有怨懟的人,那麼或許是另有目的?什麼目的那也就只有接觸之後才知道,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了解對方的意圖,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定下調子,該怎麼走該怎麼做,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因鋼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