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途經高昌等西域諸國,跋山涉水,不畏艱難,終於到了天竺,取得真經。如今歸來,可喜可賀。”
“貞觀三年便出?那二郎你又是從何知曉?哦,是了,朕知道了,你在那洛陽的幾處產業也不是吃素的,那麼多人湧去,總歸會是有人談到此事,且那悟能大德又是尊你為師,同在洛陽。別人不知玄奘,悟能大德又豈能不知?”李世民開始是驚奇,但一想起自己和王況在甲板上的對話,就又自顧自的幫王況找了不少的理由出來。
王況這邊介紹,玄奘那邊的臉sè可叫個jīng彩,眼前的這幾位裡,其中一個竟然是當今聖人?另一個年輕的郎君似乎和聖人關係密切,是聖人的臂膀?而那年輕郎君不僅一口道破自己的法號,似乎說的話還是在偏幫著自己?難道他知道自己需要幫助麼?
正想著,王況又說話了:“陛下。牛bb玄奘大師這一路西行,沿途可是見過不少風土人物,山川地理呢,可玄奘大師所在的淨土寺只有僧人十數。大多還是沙彌,而這翻譯經文,卻是個浩大的工程,某建議由朝廷撥付銀兩在長安為玄奘大師專mén修個經院,遍召天下大德,一起來協助玄奘大師完成這個盛舉。國緒。你那內府似乎在長安還有不少被你提前盤下的產業罷?許多地方。若是某沒記錯的話,還是空閒著的呢。”
李世民雖然尊佛,但那是對佛mén的一種回報,並不代表著他真的信佛,可王況所說的山川地理,風土人物這一句吸引了他,作為一代帝王,尤其是在被王況那一句世界上除了大唐再無他國而jī起的雄心壯志之後。對這一點尤為敏感,回鶻滅了之後。下一個就應該是高句麗了,而當高句麗滅了之後呢。不用說,當然是平定西域,一路殺向西去,所以,玄奘一路靠步行而積累出來的見聞對大唐就尤其有用,其軍事意義遠勝過了文化意義和政治意義。
而且,正好也可以藉助玄奘之事,再一步的向世人展示我李家天下也是知恩必報的心,我李唐興佛可不是光光只做個表面文章的,瞧瞧,我這也在做實事呢。嗯,這個買賣絕對划算,不就是個經院麼,不就是多派人手麼?咱現在有的是錢。不知不覺中,李世民也已經帶了點暴發戶的心態了,這也怨不得他,實在是這些年裡國庫和內府的收入漲幅已經讓那些官員,讓李世民麻木了起來,太多了哇,多得他們都懶得去關心還有多少了,只知道用不完就行了,若不是因為這清點國庫是製法必行,且還要防著被人乘機貪瀆而敗壞了風氣,李世民都想把原來一年一點的制度改成十年一點了。
當下,便頜首示意徐國緒。徐國緒一見李世民點頭,就招了個千牛衛過來:“驛站,五百里急鈴,內府馬上到蜀地購上好木料,去定州選上好金磚,要蓋八進大院所用。”千牛衛抱個拳就要趕緊跑,王況又把他拉住:“再加一封去洛陽白馬寺,就說我說的,讓悟能這小子趕緊的滾回來,別在外遊dàng了,有大功德事等他來做。”
這是王況的惡趣味,他突然想起了西遊記裡悟能是唐僧的徒弟這一回事來,就想看看,現實版的悟能和玄奘碰面後,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蓋經院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定了下來的,佛mén和道mén多有衝突,若不是朝廷一力安撫,而且地方衙mén也還有許多曾經的老官員在,知道棍僧護唐之事,所以,大多也都能調解得了,加上佛mén這兩年也確實做了不少的好事,不光是抗旱抗澇中大力募款協助地方,還效仿了朝廷所設的病坊例,對周邊的窮困戶多加賙濟,尤其是佛mén剛興,自己的勢頭不足的情況下,也多願意退讓一二,所以兩方面倒也相安無事。
但官員百姓卻大多是通道不信佛,信佛的人還不到通道的人一半,因此經院的選地就有講究,還得看看周圍的人是不是排斥,不然你這經院修了起來,成天的梵唱,周圍的住戶可就不幹了,時不時常的給你來幾個搗luàn,那可不妙。徐國緒也是明白,這經院要修,大抵還是看中了玄奘的見聞,若不能給他提供個安靜的環境整理,恐怕未必能拿得出多少可以讓皇帝覺得好的東西出來。
因此,當千牛衛走了之後,徐國緒便道:“陛下,這選址之事,還是由玄奘大德自己去吧,內府如今在長安,也置辦了不下五十處的空地,具體都在什麼位置,某慚愧,還真沒能記得清,產業太多了,城裡有,城外也還有更多。”
“哦,沒想到皮猴子你這幾年可沒少折騰啊?不知不覺中,朕竟然已經成了個大地主了?也是,有二郎在,你就是不折騰,也是高枕無憂的。也罷,就依你,這經院就由內府管了,不要國庫出錢。”內府出和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