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2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戶人家的人在,連使君和建州的地方父母都在場的,在那麼多人的監督下,現場收割,現場稱重,沒曬乾的máo重都到了畝產五石多快六石了,要是曬乾了,去掉三成的水份,那也有一畝也有四石多。四石啊,那夠個成年漢子一年的口糧了,這豈不是說,若是加上賦稅和地租,只要人均有不到兩畝的地,這一家子一年的口糧就再也不用發愁了?

這還沒包括了種在田埂上的豆啊,米仁啊什麼的呢。還有那些山石地縫隙裡種的番薯呢?如果這些都算進去,那麼只要人均有一畝地,再加上開些荒蕪的山石地來種點番薯,那就不用捱餓了,以後,家家都能存餘糧了,只要能保住連續三四年的豐收,那麼,哪怕來個大旱或是大澇一年顆粒無收,也是不用擔心的。

如今,有哪家有田的人家,人均不超過幾畝地的?田地多的,人均都有十幾二十幾畝。基本上,就算把整個建州人都算了上去,不管有田沒田的,人均耕地也不止三畝。換言之,如果全州都按了慎家今年的耕作法子去勞作的話,加上在田埂上也利用起來,荒蕪的山石地也利用起來,刨去上jiāo朝廷的納糧賦稅等等一切開支,建州還能存下一足年的餘糧還有多的。

假如建州人口再增一倍,那麼還有那些個雜草叢生的荒地也是能開成耕田的,根本不用費那麼的辛勞去毀林開地,也是絕對可以滿足需求。

人口相對於一個地方的重要xìng,在場的官員沒有一個是不明白的,有人,你就有勞力,你就能大興水利,能大動土木。不管做什麼,只要人多,地方父母振臂一呼,若是勤勉的,自然是從者雲集,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呢?

以前,因為畝產不高,而一個勞力能做的也是有限的,一個人,撐死了也就只能照顧那麼點的田地,為了溫飽,通常都是非常的辛苦。現在,如果這樣的產量不是特殊的,是以後都能常有的,那麼一個人照顧的田地也就不用再那麼多,隨便就能填飽了,也有就了更多的時間來做點其他的。

換句話說,如果再補充了人口進來,幫著分擔了照顧田地的工作,那麼,每個人能空閒下來的時間也就多了起來,想要開個渠啊,修個路啊,架個橋啊什麼的,也根本不用派什麼徭役了,管他吃就行。

要知道,派徭役那是地方父母最不願意乾的活,農戶們本來時間就不多,要照顧田裡,你這一派徭役,不就是讓人把田地荒了疏於照顧麼,這可是個得罪人的苦活,如果這建州要不是有王況的號召力,想這麼快的就基本把路都修好了,那可以說就是痴人說夢。

以前,因為產出不多,所以,外地想要遷來建州的並不容易,你來了,你就要佔用一份農田,就要分了些產出去,人是多了,可地並沒多,即便是不佔原本的農田,你去開荒,要將地養féi,也要好多年的時間,這幾年裡,官府和鄰里總不能看著人餓死吧?

所以,除了投親靠友的能被批准外,基本上,就算是官府同意,鄉、亭、裡也是不大樂意的,會排擠的,這個,恰恰是朝廷要嚴格的盤查行人,檢視路引的原因之一,需要路引,固然是怕什麼流寇啊什麼的,但另一個原因就是控制了人口的流動,不然大家都湧到富饒的地方去,那再富饒的地方,田地也是有限,被這麼一分攤,恐怕就要變窮了。

所以,普天之下,人口之於地方父母而言,是又怕又愛,怕人多,地不夠;又怕人少,許多事情做不起來。

現在好了,人再來得多,也是不怕了,只要慎家的法子是可以推廣的,是證明了不是特例,那麼,以後建州,就再也不是那個物產不豐,地廣人稀的蠻荒之處。自今之後,只要有願意移居到建州的,只要不是作jiān犯科的,建州都將敞開了大mén的接納。

黃良也明白,今年是慎家的糧食大豐收,明年後年是全州大豐收,再過個年把兩年,恐怕是江南都會如此,等到了那時候才來放開遷移限制,怕是早就被其他的州縣半路截去了,建州要廣納人口,最多,只有三年的時間。

眼前的光明大道陡然的明敞了起來,再是無能,再是渾渾噩噩hún日子的官員也看清了這一點,一時間是信心倍增,確切的說,是以百倍增的。全都jīng神抖擻了起來,心下發狠,咱也得拼一拼了,有宣德郎這麼好的引路人在,要再hún不出個人模狗樣來,怕是都要被族人戳了脊樑骨罵個半死。

第二二0章 客隨主便

第二二0章客隨主便

慎家跟著王況,吃了太多的甜頭,尤其以這次的大豐收為甚。'本章由為您提供'

本來慎戥開c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