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2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的,有事都是找刺史彙報,縣令只有監察權而無行政權。

因為王況之前就跟孫銘前說過,徐國緒算是自家兄弟,又和孫嘉英是熟得不能再熟,因此這幾天徐國緒都是吃在富來客棧,由孫嘉英親自下廚整治的,把個徐吃貨吃得是紅光滿面,滿嘴流油,直誇孫嘉英如今的手藝已經不輸二郎,所缺的只是二郎那千奇百怪的想法罷了。

孫銘前聽了這話大是喜歡,心中多年的積鬱一掃而空,對他而言,沒什麼遺憾了,倆小子,從前幾年的無所事事到現在一個廚藝上有了成就,一個跟著黃大習武,而且今後的前程都已經安排得妥妥的,接下來就看這兄弟二人自己的造化了,二郎已經扶他們上馬,這怎麼策馬,那總不能還要人幫罷?因此這段時間總是念叨著祖上顯靈了,卻被孫韓氏淬:什麼祖上顯靈,分明是二郎的功勞。

徐國緒這次來其實還另有任務的,一個任務就是因為王況年初送去的桂huā和很是得皇后喜愛,不光是皇后,那些有得到的大佬們都是直呼這桂huā簡直就是上天所賜的珍品。因為聞著桂huā香,所以李老2就動了心思,想看看能不能移植幾棵到皇宮裡去。

當然,李老2也不想勞民傷財,所以他只想移些幼樹過去,但心裡沒個準,又不知道桂huā在長安能否成活,所以就派了徐國緒來,看看王況有沒什麼說法。

桂huā能不能在長安成活,王況沒試過,不敢說死了,但是他卻是知道,後世滬杭兩市是曾經huā了巨資幾乎把浦城的丹桂都挖絕了的,但是最後幾乎全死光,沒種活,可以說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的決策,白huā不少錢不說,還làng費了丹桂這一巨大資源,搞得第二年桂huā價格大幅度攀升。

長安可比滬杭兩市偏北冷多了,氣候也乾燥許多,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氣候,這桂huā未必能活,但沒試過也是不知道,所以王況也不好說,但是他卻知道,丹桂只要一離開了唐興,就不再是丹桂了,其形,其sè,其香都會有很大變化。所以,即便能種得活,也只能是很普通的桂huā。

徐國緒很小心的把王況說的都拿紙和筆記錄了下來,當然皇帝jiāo代的差使那還是得辦的,好在今年已經有很多人都有種,幼樹多的是,給點補償也就是了,這不成問題。王況差了個人去送信給慎戥就能辦妥這事,只需要徐國緒回長安的時候,路過唐興取走就是。

徐國緒還有個任務,那就和王況是有關的了,李老2對一下子那麼多的貴勳子弟湧進建州,終究是很好奇的,就一心想看看建州到底有什麼地方能吸引人,但這些派來的勳貴子弟也有什麼事也都只跟自己家族裡的說,這幾家又都自己瞞著,什麼也不肯透lù一點出來。

而李老2唯一安chā過來的兩個眼線,長孫煜和李業嗣的回報又是很簡單,無非就是去年辦了個流水大席,這是民間自發的,挑不出什麼máo病,另外修路的事情,這也很平常,哪個州不修路?再說修文廟,這個值得上報麼?中原各縣哪個縣沒個文廟什麼的?也只有建州偏遠,人家現在不過是在跟上步伐而已。

倒是公用書館算是大事,給寒mén士子提供個免費閱讀的所在,可這似乎和這些勳貴湧到建州也搭不上邊吧?這些人哪個家沒有書房,哪個家裡不藏是百八十本的書,犯得著跑建安去讀書?

因此李老2看來看去,建州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麼平常,挑不出什麼地方能吸引了那麼多人寧願降一級也要過去的理由。因此就趁著徐國緒來建安,讓他多呆一段時日,多看看,多聽聽,好回去稟報。這,才是徐國緒此行的最主要任務,因為他和王況關係好,李世民就料定王況很多事情不會瞞著徐國緒,是最好的探聽人選,所以才派了他過來。

至於說王況會不會隱瞞什麼,李世民倒是無所謂,一個不貪戀長安榮華富貴的人,一個不貪戀夜光杯的價值的人,在他眼裡,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做出於國於民大不利的事情的。即便是王二郎要隱瞞,那也大概是他現在沒什麼把握而已,一有了把握,還是會都抖了出來的,活字不就是個例子麼?他李世民要的,不過就是滿足下好奇心而已。

其實也怨不得長孫煜和李業嗣的報告簡單,實在是在這個以農為本的時代裡,他們受到的教育從小都是以農為本,而且朝廷歷來的賦稅收入都是農桑佔了絕對的大頭,誰能想象到王況修路是為了利商?能想到辦流水大席是為了以後搞成賽會經濟而做的鋪墊?能想到建文廟修廣場是為了以後比賽有場地可用?能想到辦公用書館和發售便宜書只是為了解放人們的錢袋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