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充滿信心的便是長安已經來信了,說是林荃淼在常舉中竟然中了個探huā,自己的兒子有幾斤幾兩,他當爹的最是清楚不過,中舉是可以的,但想說得個靠前的名次,那是想都休想,沒想到竟然給中了個探huā,據來報信的家人說,坊間流傳是陛下隨口說了句:“把那林荃淼的答卷拿來朕瞧瞧。”就這麼地,下面的判卷官以為是陛下看上了林荃淼這個走運的小子,給判了個第三名。
然後就是殿試的時候,據小六子說,自家兄弟在殿上竟然舉止有禮,落落大方,很是得陛下欣喜,說了句:“文章不怎麼樣,人還是不錯地。”就這樣,探huā就落到了林荃淼的頭上了。
長安最近幾個月來發生的一切,林明早就從自家小妹林穎芝口中得知了,心知這就是林荃淼的運氣來了,要不是這兩年跟著王況hún,學了王況那天不怕地不怕的xìng格,要不是在長安那幾個月跟程處默幾個hún得爛熟,要不是在林府大宴時已經見過陛下一面,恐怕林荃淼到了殿上也是和別人一樣戰戰兢兢的。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林明深知,林荃淼那是沾了王況的光,要不是有王況做出一連串的動作在先,陛下怎麼會指名道姓的要林荃淼的卷子看?那麼林荃淼也就不可能得個第三名,恐怕連殿試的資格都沒有的。
林老太爺來信問林明的意思,是讓林荃淼等著有好的位置後補缺呢還是現在隨便找個地方上任去。林明很是堅決的回信,說是就讓林荃淼隨便找個地方先鍛鍊個幾年再說,有二郎在,還愁今後沒的好位置?
按了王況的設想,縣上和州里購買了耕牛後,就分到各村裡去,暫由各保正照料,誰家需要耕地沒耕牛了,就來牽了去用,限定時間內還回來。也不用怕有誰會將牛墨了,因為有誰用過,借了多少天都有登記在冊,真要是誰敢胡來,李業嗣的兵可不是吃素的,林明和黃良兩個已經從李業嗣那裡得知了一個讓他們合不攏嘴的訊息,陛下竟然許了讓王二郎放手去做,鎮將府在必要的時候要支援的意思。
難怪,羽林軍士竟然會在孫家莊子外設了個營盤,難怪,駐守在王村的陳大他們幾個竟然穿上了隊正的軍服,難怪,每次王二郎出城,後面都會遠遠的跟了幾個兵士……
這王二郎難道是皇族中人?這一連串的事情一串起來,由不得林明和黃良猜疑起來,可怎麼也看不出來啊,王況的身世,那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算了,不管了,王二郎有陛下這麼大的靠山,怕個球,咱也拼了,博出個好名聲來。
在王況說出有把建州升格起來的想法時,黃良和林明就明白了過來,為什麼去年會有那麼多的勳貴子弟一窩蜂的湧到建安來,而且是以程家,尉遲家,李家和秦家人為主,恐怕是他們在長安就嗅到了點味道,提前把人就安chā了進來,這些個豪mén大閥的政治嗅覺還真不是蓋的。
高三和黃大都動身去福州了,兩個人並不是同一天出發的,高三先行,過了兩天後黃大這才出發,高三這一去就是不回來了,必須得完成了買地的任務後,得到王況的指示才能回來,而且這期間還不能和建安有任何的聯絡,即便是走的時候,也是悄悄的走的,沒驚動任何人,除了孫銘前林明和黃大黃良幾個知道高三的去向,富來客棧的其他人是一概不知。
而且,在年前,高三就已經很少出現在眾人面前了,即便有人見到,總是會聽到高三在唸叨著,如今有了點積蓄,要回老家蓋房娶新fù了,不再在富來客棧做了,因此當高三走了的時候,富來客棧的眾人真以為他回家蓋房娶新fù去了,個個罵高三不夠義氣,枉費小東家對他那麼好,走了也不告別一聲。
黃的任務就是先暗中保護一段時間的高三,等高三站穩了腳跟後,黃大這才會去找壽山村所在的地方,黃大是見過田黃的,所以,只要找到田黃,就能找到地方,找到了,然後就通知高三,讓他找機會慢慢的把地一點一點的買下來。
二月底,王況正在和孫家的幾個老頭研究怎麼讓收集來的桃種和李種發芽的時候,蒲熙亮來了,王況只好把桃種和李種往幾個老頭那一丟,不管了,反正這培芽不是自己擅長的,老頭子們經驗豐富多了,jiāo給他們就是,等到苗木長到一尺來高了,自己再來移植回自己加重嫁接就是。
蒲熙亮是接了家中管事的信後,本來想說派自家小子來建安的,但總歸是不放心,想來想去,就直接進宮去找李世民,說建安宣德郎王二郎相召,聽其言辭,怕是有比水車更為重要的物事要做,李世民一聽,手一揮:去罷,什麼時候做完什麼時候回來,若是做出的東西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