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合理。)
貞觀二年的秋天,註定要在飲食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王況在這年收穫了第一批番薯共一百五十多斤,雖然不是大唐第一批種出的番薯,但是王況是第一個用番薯做了了友粉的人(從現在開始,以後山粉都稱為友粉)。
除了留下十幾斤儲存起來做為明年育芽外,王況把其餘的番薯讓祝四娘子幫忙搗碎加水磨成了漿,然後用麻布濾去渣沉澱和自然蒸發幾天後所得就是友粉了,一百四十多斤的番薯做得的友粉也有十幾斤,還有些沉澱時上面一層灰黑色的雜質,王況捨不得丟了,又用水過了一遍繼續沉澱,竟然也得了一斤多。好在王況小時候親眼見過大表哥做過一次友粉,心裡還是有點印象,否則他也撓頭。
友粉做成後的當天晚上,王況親自下廚,用友粉為大家炒了一盤合頭肉,並用友粉勾芡做了碗豆腐水芹菜湯。嚐了這兩道菜後,鄺大才明白為什麼小東家見到番薯是兩眼放光。還真別說,用友粉上過漿的合頭肉是又滑又脆,那第一次吃到這道菜時的口感直到老了,也很是讓鄺大懷念不已。
這年的秋天,來富來客棧進食的食客發現,富來客棧的吃食很多都變了模樣,湯羹是又濃又稠,不像以前那樣清湯掛水了,吃到嘴裡,唏溜有聲,那炒羊片和魚片外也不知道裹了層什麼事物,晶瑩剔透,煞是好看,吃到嘴裡又滑又軟。一傳十,十傳百,不幾天,整個建安城都知道了富來客棧的吃食是別有一番滋味,口感好,賣相也好。其他幾家客棧也都偷偷派了人來瞧,研究來研究去,一直以為是用麵粉裹的,回去怎麼試也做不成,只好眼巴巴的看著富來客棧大把大把的銅子往裡摟。
幸好王況並沒有藏私的打算,他可是知道後世某個膠捲企業發明了傻瓜相機後,把傻瓜相機的技術傳了出去,自己專門做膠捲悶聲發大財的例子。在他的解釋下,孫銘前決定第二年把菜式的做法公佈出去,只不過把持著友粉的供應。但今年的友粉也只夠自己客棧用的,不可能賣給別人,帶番薯來的鄺大也被他用一大筆的財務封了口。外人沒人知道這被富來客棧稱做友粉的東西是怎麼做來的。
見識到友粉的神奇後,孫銘前覺得之前的安排太不安全,又把明年準備種番薯的地四周的圍牆夯高了,平常人經過根本看不到裡面種的什麼,又養了只大黃狗栓在門前,還特地把本族中的子弟挑了兩個忠心並且機靈的到地裡去看護。祝四娘子住的院子也擴了規模加高圍牆,以後友粉就專門由祝四娘子和孫二來製作。王況知道總歸有一天,友粉的製作方法還是會被有心人研究出來,但現在能保密一天就是一天的壟斷,孫銘前也明白這點。
從秋末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秋天,整整一年的時間,富來客棧可以說是一個月變一個樣,聞名上門的食客越來越多,甚至鄰近州縣的食客都有為了一嘗味道專門趕來的。
如今,富來客棧的佔地面積已經擴了兩倍不止,在王況的建議下,客棧的案几和門板都用桐油刷了一遍,看起來錚亮錚亮的,就連鋪地磚上坐的草蓆也全用桐油泡了,不再似以前那樣,一到陰雨天就潮潮的坐著難受。
富來客棧裡的一干人個個都守口如瓶,整個建安城都在傳說富來客棧的東家得了高人指點,但卻都不知道,那高人就是成天坐在客棧角落微笑著聽人天南地北的吹牛的小小少年。
分割線----
感謝書友zxhboy指出的關於友粉產量的BUG,已經改正。
(您的推薦收藏都是對新人新書的極大支援,有什麼能投給灰雀的票票就投來吧,謝謝大家!)
第十八章 貞觀三年
閩北的冬天還是很冷的,尤其在唐時,一是沒有溫室效應,二是建築不夠密集高大,都是低矮樓房,形成不了城市熱島效應,總的來說,貞觀三年十一月的冬天比後世要冷許多。許多樹木已經落完了葉,但還是有不少樹木依舊是鬱鬱蔥蔥的。
去找辣椒的李大膽還沒回來,從建安到嶺南,取道延平坐船到福州馬尾乘海船去嶺南,大約需要十幾天的時間。算起來李大膽已經走了快一年半了,難道說辣椒還沒傳進大唐麼?或者說路上出了什麼意外?王況有些忐忑不安。這大冬天的,要是有辣椒,做上一鍋火鍋,大家圍坐著吃,那該多愜意。
現在的富來客棧已經穩坐江南兩道第一客棧的交椅,不說其他的,光供應友粉給其他客棧和鄰近州縣的客棧食肆就大賺特賺了。從九月份公佈友粉的用法及開始供應友粉以來,客棧的收入就翻了一番。但要和淮南道的揚州的大酒樓比又是相差懸殊,更別提和天子腳下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