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有兩條路給科爾賓走。
一,從紐倫堡北上去進攻丹麥王國。
二,西進去吞併勃艮第公國。
北上進攻丹麥王國是出於帝國整體利益,不過沒有任何口實可以讓科爾賓帶領一大批軍隊去發動侵略。
科爾賓毅然選擇了西進。於公,勃艮第公國對抗皇帝在先,於私,科爾賓終於等到有機會報里昂之仇的機會。
六千由洛林公國新軍改名為帝國皇帝梅斯地方衛軍的軍隊,一千由原來科爾賓近衛改名為皇帝近衛的精銳,四千洛林公公國貴族聯軍步騎混合,一千盧森堡步騎混合,波希米亞六千步騎混合,四千瑞士僱傭兵,三千多各地主教支援的軍隊,一共兩萬五千人,這是科爾賓的最為可靠的軍事支援力量。
科爾賓留下三千地方衛軍,一千皇帝近衛,八百公國貴族步騎混合,三百盧森堡公國步騎混合,四千波希米亞步騎混合,兩千各地主教聯合軍,一共一萬一千人。
但這些只不過是前鋒。
科爾賓帶著一萬一千人先伊莎貝拉走一個星期。
後面由伊莎貝拉率領的洛林公國貴族聯軍數千人,德意志地方領主聯軍將近萬人左右,地方主教聯軍過五千之數,波希米亞兩千人,瑞士僱傭兵四千人,奧地利公國為表順服派出三百人。
匈雅提和揚?日什卡為伊莎貝拉的副官。
將近七萬人的軍隊,一下子讓科爾賓削掉了超過一半,讓他們返回家鄉,剩下的聯軍差不多三萬多人,對外號稱十萬,科爾賓誓要一舉拿下勃艮第,領兵出征完畢,說不定帝國境內就有一群受到義大利貴族蠱惑起兵反對他的人來反對他了。
義大利人的怒火確實很旺。
義大利城邦的貴族們確實有發出教皇的手諭到德意志境內攪個天翻地覆的想法,不過這不是教皇沒有得出花落誰家的結果麼,還是等教皇寶座上有人了先再說。